第13节(2 / 2)

宝茹传 夏天的绿 3384 字 12天前

“不是!”

小吉祥红了脸,一直摇头,与她解释道:“就是想攒些私房钱罢了,是如意姐姐与我说的,她一直拿绣活儿托张卖婆卖,她看我的绣活还过得去,与我说凭我的手艺至少可以添一个进项,我想着我平日又不忙,姐儿再好伺候不过了,挑着清闲,做两件就是了。”

说到这里小吉祥越不好意思了,听来就像是她打量宝姐儿好性儿,不会与她计较一般。小丫鬟做活卖钱确实不少,可是主家是不爱这样的,主家自然希望仆人把全副心思都放在主家身上。

“这样啊,那蛮好的。”宝茹却不介意的,只是叮嘱她道:“却不要晚上做,只在白日天光好的时候做些,每日也不要多做,太费眼了。”

宝茹这样说,小吉祥的脸更红了,只点点头,不敢看宝茹。

听小吉祥说到卖绣活宝茹忽然有了些兴趣,她自然从来不知道这其中门道,只是以前看些小说里会有这样的情节,屡见不鲜的,不知道实在的与那有什么不同。

于是宝茹好奇地问道:“你们卖绣活这般容易,能赚多少个钱呀!”

“哪里容易,也不是人人都能的,那些女红粗陋的如何能用?”

小吉祥一面收拾绣花篓子,一面同宝茹说里头的门道。

“听说有些货郎在乡里也会收一些活计来,那是最次的一等,乡里能有什么好活计?没得地方学些好绣法,样子也陈旧,就是拣择过一遍,收来的的也不堪大用。因此价钱也低,做这个也不过是乡里妇人稍稍补贴家用,赚几个穷钱罢了,还比不得她们织布喱!只是也不是每家都有织布机。”

这倒是与宝茹以为的古代妇人都能绣花补贴家用不同,不过也是。在古代,乡下穷困,不说绫罗绸缎,就是棉布衣服,也少有不打补丁的。这样的境况,又有几个地方用得着绣花呢。就是鞋垫、帕子等一些小东西,女孩子们自己加工细做,要绣花儿的,但又会什么精细绣法,不比以后什么都能学到,这时候学东西也很难呢!

宝茹忽然想起金瑛不是就在做绣活卖,自己看小吉祥的绣活倒是比她还鲜亮一些,不知她能赚多少。

“那你们的活计到底如何算工钱?”

第27章 中秋佳节

“咱们这活计要算工钱自然是看手艺来,咱们湖州府第一等的绣坊的头等绣娘,一年好有三百两银子呢!正经专做绣娘营生的手艺都不会差,最少也有五十两吧。不过绣娘是吃少年饭的行当,小时候做学徒,到了十七八才拿正经绣娘的银钱,这一行也做不久,只十多年就坏了眼睛,不能再做了。”

宝茹听着小吉祥的话,想起学里教他们女红的姚绣娘,年纪也不甚大,已经来教学生了,可见得这一行确实不易。

“若是说像我这样,那就是小姑娘赚一点补贴罢了,正经赚钱的玩意,像是插屏之类的人家看不上我们的手艺。我也就是做一些荷包、帕子之类的,我又不专做这个,每日只做一会儿,一个月能进账两三百个大钱吧。”

“了不得了!随便做做就和你的月钱一般多了!”

宝茹拍手笑道。她知道所谓手艺不好不过是小吉祥自谦罢了,虽说她比不得那些绣娘,但在普通女孩子里手艺定是拔尖的。

这也是算出来的,她不过是在闲暇里做一做一个月就有两三百钱好拿,一年也有两三两银子呢,若是像那些在家中专做女红的妇人一样,只怕能翻几倍了!这就是能养活一个三口之家的意思,养家多难啊,可小吉祥凭手艺就能做到熬了,可不是了不得了么。

宝茹暗自一算,金瑛到底是做小姐的,上课也偷偷做的话,活计自然做的比小吉祥多,可是要说能多赚多少?再多也不过是几两银子罢了。宝茹心中叹了一口气,真难啊!

宝茹在心里叹了了一回,不再想金瑛白日留在自己心里的那一点疙瘩了。转而做起了之前就想着要做的事,就是裁白纱纸。因着中秋将至,每家都要准备几盏灯笼,有些到铺子里买就是了,有些照着习俗却是得家中的小孩子自己做。

宝茹以前都是买了现成的裁剪好的纸张和竹签,只当是‘组装’一下便得了,今年打算正经做一次。这当然不是她长了一岁更加勤快了,只是今年有人帮忙罢了。

前两天她与郑卓一起做功课时,一向不言语的郑卓却提了中秋节扎灯笼的事。中秋节扎灯笼虽然不是湖州独有,但泉州一带似乎是没得的,可是那日他却说了。可见他对宝茹是很照顾的。

他就说了他来帮她,这样的好意宝茹怎么会拒绝,当然是答应了。约定是明日一起扎灯笼,今日总得把东西预备出来吧。

第二日郑卓在游廊的大石桌上见到的就是满满堆堆的各色事物,彩纸、白纸、浆糊、棉绳、铁丝、小刀、竹子等等。

“我们先做什么?”

宝茹兴冲冲地问郑卓,她是头回正经扎灯笼呢!

郑卓看宝茹有些笨拙地拿着小刀摆弄,只怕她不小心划着了。

“把刀子给我罢。”

“是先要用刀子么?”

宝茹略好奇,不过还是很快把刀子递给了郑卓。郑卓松了口气,至于是不是先要用刀子,他只能说可以先用刀子。

他不知怎么和宝茹说要如何做,这比真让他扎一个灯笼来还要更难,他索性不多说话,只拿了刀子竹子与宝茹看。

“在我边上看罢。”

这句话说得沉默又稳重,倒是有几分大人的样子了。宝茹忍不住看了看他的神色,专心又认真,这样可靠的样子,偏偏还有几分稚气,宝茹忽然就觉得心里柔软起来。

郑卓不知宝茹心中所想,只用拇指抹着小刀,也不见他使什么劲儿,‘唰唰’几下,那竹子便被剖成好些细细的竹签。

‘哇’,宝茹在心里叫了一声。她知道郑卓会用些刻刀什么的,但是是第一次亲眼见呢!利落干脆,很有气势,倒不像是平常男孩子玩玩刀子能有的水准了。

这当然不是玩出来的手艺,十岁以后郑卓一直靠着这门功夫补贴父亲的药钱,他不觉得这有什么用,赚来的钱不过是杯水车薪,父亲到底还是病逝了。

郑卓最后给宝茹扎了一个兔子的,这是常见的灯笼样式,也算是应景——月宫玉兔嘛。但是宝茹几乎是敬畏地看着这只灯笼,说真的,在她只管‘组装’的时候她也没扎这样好的灯笼。用宝茹的眼光来看这比外头一般手艺人的还强呢!

现在宝茹心中只是暗想,郑卓哪里需要被托付给人照顾。照宝茹想的,郑卓的本事在钱庄银铺里当个伙计是不消说的,如今又有别的手艺。所谓‘荒年饿不死手艺人’,他又那样稳重诚恳,这样的人哪里不能立起来。

后头宝茹又在郑卓的指点下扎了一个荷花的,大概是郑卓实在是行家,反正宝茹觉得自己从没扎过这般好的,她也舍不得用,只打算明日拿到学里给周媺玉楼炫耀一番便收起来。

日子赶着日子,前头只说准备过节,倏忽一下就到了中秋。白日里宝茹吃了中秋宴,晚上又与姚太太祭月,摆果品,挂灯笼,烧香蜡。

只是可惜外头家家户户都去‘走月亮’了,所谓‘中秋共把斗香烧,姐妹邻家举手邀。联袂同游明月巷,踏歌还度彩云桥’,江南地方盛行,一般是一家女眷结伴在月下游玩,或与友人亲戚互相走访,或拜佛庵,或举行文艺活动,有时彻夜才归。

宝茹家却没得这样的活动,只因姚太太身体弱,‘走月亮’这样的事从来不算她一个。那就只剩宝茹这样一个女孩子了,姚员外和姚太太怎放心她一个人出去,就是托付给街坊邻居,到底心里忧虑。

反正宝茹这几年是从不知‘走月亮’是个什么章程,只依稀想着和‘走百病’有些仿佛罢——‘走百病’也是女眷的活动,只是男性家人也可以跟着,宝茹和姚员外倒是去过几回。

没得‘走月亮’,晚上赏月就是姚家最正经的消遣了。院子里摆了八仙桌,上头摆满鲜花、大石榴、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这些应时应景的事物。

其中中间的一个‘团圆饼’最显眼,无他,实在太大了。月饼的样子,可是却有脸盆大小,这是这些年才流行的,在拜月之后由家中主妇分月饼,按着家里的人口,非得分得十分均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