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节(1 / 2)

祯娘传 夏天的绿 4282 字 8天前

掌柜听了养立刻殷勤请祯娘入内间,吩咐伙计道:“没得眼力见的,还不快快沏壶好茶来,拿我上回带来的陈年普洱,用我放在柜子里头的十二花神茶具。”

小伙计是新来的并不认得祯娘,只是晓得自家掌柜的如何宝贝自己茶叶和茶具,这些东西只有招待顶顶重要的贵客的时候才用上。心里不由得忖度这位顾小姐是哪家出身,才这个年纪就能作古董消遣了。

要知道从来‘乱世黄金,太平古董’,这时节正当太平,古董可不是便宜东西。最是一般的也要几十两之多,至于到了宝贝那一类,真是没得价儿了。这一般都是有金石之好的老爷少爷们才能玩的,至于这般年纪的小姐,家里就是再有钱,能让她这样花销?

祯娘带着丫鬟婆子进去坐下,伙计送上茶水。掌柜的则是亲自带人开锁拿东西——做古董生意的,外头摆的都不是最好的货色。最好的东西都是深深藏起来,或者自己赏玩,或者只给贵客相看。

东西起出来,端端正正摆在桌上,祯娘这才伸手拿起——这也是行当里的规矩了,古董大多金贵,特别是瓷器之类可是容易破碎。因此有了这个规矩,不能从人家手里接东西,不然中间一个没拿稳没接住,这算是谁的?

桌上颇有几样东西,大概是知道祯娘的喜好,多是古籍善本、书画等,其余的都是一些文房用具,譬如笔筒、砚台之类。只是边上几样剔红首饰盒胭脂盒格外打眼,大概是因为祯娘到底是个小姑娘,这才拿来的吧。

祯娘这些东西自己不知道有了多少,虽说真正的珍奇少,但是也很了不得了。只是这些东西她只觉得再多也不厌烦——这倒是与顾周氏与她打首饰做衣服是一样的了。因此细细看过后挑中了两幅画、一本唐时手抄本以及那些元朝剔红首饰盒胭脂盒。

挑中这几样,祯娘又道:“还有什么别的东西?也不拘于我平常喜欢的,都拿来瞧一瞧。”

祯娘这一回买古董可是格外大方了——以往虽然大方,其实有限,她一般也不愿让外头上家里勾账,一般都是自己出钱。她自己虽然比一般闺阁小姐可花销的银钱多,但到底是有数的。如今因为火柴生意做的好,有一笔利润是直接与她花用的,因此越发大手大脚了。

掌柜的只要多赚钱,自然是更加高兴的,于是又与祯娘看各色好东西。最后祯娘又挑了一对白玉镇纸、一只宋代岁寒三友臂搁、两面唐时铜镜、和一把宋代小靶镜。

祯娘对那几面镜子真是格外喜欢,先不要说那两面唐代铜镜尽得汉唐铜镜厚重。就只说那面小靶镜,芭蕉形,窄平素镜边,纹饰精致,在宋镜里十分难得了。

如今因着玻璃镜的使用,大户人家都不再使用了。只有古时候的铜镜,当作一种古董,放在家中装饰。只是这样的铜镜也没得高价,似乎古镜也一直不容易有高价,并不是受人追捧的古董种类。

最终也就是这些东西了,掌柜的打着算盘算账,笑着道:“总共是一千二百四十三两银子,您是店里老顾客了,算做一千二百两。再给您送一套秦州漆雕盒子,虽然不是古董,但秦州漆雕也是有名的好东西了,精工细作,还是名家手笔,顾小姐拿回家装首饰、装小玩意儿使得着。”

祯娘点头,旁边自然有人拿出一叠银票会账——知道今日是出来逛古董店的,祯娘倒是带了足够的银票。

这一店逛完,祯娘就不再进大店去看了。她并不是一个无度的,要知道金石这些东西,真个没度量,再大的家财也供不起。她带来分到的火柴作坊的一点利润,也有两千两,只是再不够去大店再来一回了,这自然就要鸣金收兵。

第67章

祯娘四处闲逛, 可是找了几样可心的东西出来。这时候心满意足,再看看怀表上的辰光, 这一下竟到了吃晚饭的时候。祯娘觉得今日到这儿就差不多了, 因此道:“今日就在这儿了, 咱们去找一家小食店吃些东西, 尝一尝外头的口味。”

红豆几个自然是乐意的,虽然顾家厨房很有功夫,菜自然是做的好吃的, 但是日日吃总想换换外头的口味么。

这一段市场自然有这样多的人做生意,自然也就免不了有做吃食买卖的。不然里头人饿了还要出了市场找吃的, 未免不美。因此祯娘要找个吃东西的小食店着实不难——只是这儿的小食店大都打着茶馆的招牌,大概是为了显得雅致一些, 衬得起这书市的书香罢。

外头的车夫挑了一家生意不错整洁干净的停了车,两个婆子就提着攒盒下了车。这小食店的小食放在攒盒里是十分合适的,倒是不用杯盘碟碗这些。祯娘见两个妈妈提回来的攒盒里琳琅满目是各样小食, 一时倒是觉得食指大动。

见其他人还没吃的样子, 便道:“你们自去铺子里用饭吧, 我这里不要人伺候了。”

虽然她是这样说, 但是在场的丫鬟婆子哪个会真放小姐一人在车上用晚饭。因此商议一番, 分作了两班,轮着去吃饭了。

祯娘在车上用饭,也透过车窗帘子看些外面的市井百态。倒是看到有一家席子摊子正在卖席子。摊主正夸口自家席子多好, 自家生意多诚恳。只是祯娘在一侧看的真真的,买主才挑好的席子, 摊主立刻就给换成了别的——这自然是次一些的货色了。

这时候那买主已经在付银子了,摊主则是拿出了戥子称量,还连向客人道:“添一些才够,再多多添一些。”

祯娘虽知道这可不是什么好事,这摊主并不是一个老实做生意的。平常她当然是不喜的,但是这情景她却不觉得厌恶,这倒是像看一些市井图画一样,生机勃勃,最多的就是这样生活。

用过晚饭,祯娘一行人这才往多喜巷子赶回去。等到到家,已经是点亮门口大红灯笼的时候了,祯娘一回来就先去见了顾周氏。

顾周氏看了祯娘买的几样古董,倒是十分赞同,还道:“这倒是不错,这些古董积攒起来,将来放在嫁妆里也是十分好看的。你原来也有不少了,倒是省得咱们临时凑出,我也知道这些东西着急难得好东西。”

又道:“不然我再每月多与你二百两银子的零用,你常常逛逛这些古董店,这些东西倒是越多越好。若是碰上真不错的,钱不够,也可以让到家里勾账。”

祯娘虽然喜欢这些东西,但是是给自己设了限度的,她总是不愿让自己的喜好超过一个谨慎的限度。凡是一样东西,无论好坏,只要爱的过了,总归不是什么好事儿的。

因此道:“不用了,我就是有闲心的时候去逛一逛,钱也是够的——娘亲难道不记得我还每月拿着火柴作坊一些利润?真有不够的时候再到家里勾账,这不是一样,做什么又给添零用。”

祯娘并没有只说什么越过限度了,这样的话或许有道理,但是不是用来与母亲说话的。那样说话,顾周氏也只会让祯娘且放下心来只管花用,还不如这样说能够达成祯娘目的——顾周氏自己是个明白人,但是事情到了祯娘身上就不一定了,那可真是现实一出‘慈母多败儿’。

顾周氏果然不再说这个,随意就点到了最近看了一些苏州那边新出的料子,十分不错。只道:“我看了倒是不比往年进上的差,我想着也要百八十匹的,添到你嫁妆里,你说怎样?”

顾周氏最近都在给祯娘列嫁妆单子,看什么好都想收进去。仿佛是说三句话就能牵扯到嫁妆上头的样子,上一回是家用锡器、上上回是各色药材,这一回又是布料这些。

实在是布料已经定下来了,大江南北的料子,从棉麻到绸缎又到裘皮,总共挑出了四十八种。这个数字已经足够大了——若是加上这一种,想也知道,顾周氏又会继续添,毕竟四十九并不是一个响亮的数字。

祯娘真的不想那样,虽然布料这些东西只要保存得当不会随意霉坏了。但是这样多的料子祯娘——祯娘一家几十年都是用不完的吧,不只是自家穿用,还有仆人使用和赏人。就是这样白白放着,实在无话可说。

祯娘斟酌着语言:“这也不错,只是原来四十八种料子里哪一样要撤出来呢?”

顾周氏可没想过这个,只道:“原来四十八种料子都是好的,做什么不要了,喜欢这个就添进去了就是。”

祯娘无奈道:“成亲还有两年,可不知道母亲还能见多少好东西,这样一样样添进去,什么时候是个头儿呢?原来的料子就已经很够了,这时候再多,怎么用得完?”

顾周氏却是很无谓:“这有什么,你当人家十里红妆是怎么来的?就是从小攒将起来,然后每逢遇到什么好东西就添上。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才成了十里红妆。至于怎么用得完,这有什么好发愁的,自家用不完了,赏人也够了,那么送礼也不错。做送礼动辄就是十来匹的,还怕用不完?”

祯娘并不赞同,甚至觉得有些好笑了。顾周氏做生意打理家务都是十分精明的,也不知道说这个是真的一时没想到,还是故意这样说。于是叹气道:“母亲只怕一时忘了,譬如如今家里送礼的布匹是如何来的了,大都是别人送了礼然后转送的,大家送礼可不都是这样,哪里用得着动用嫁妆。”

“说到这个,既然是家里送礼,那更不应该动用嫁妆了。母亲可忘了,这是要从公中出的,哪里用得着女人的私财?”

顾周氏如今的私财和公中是不分的,因此这一样是真的忘记了,这时候听女儿说才觉得的确是这样,一时弱了声气,不再和祯娘提起买料子的事儿了。不过她都记在心里了,打算以后这些不怎么花钱的‘小东西’就不用和祯娘提起了,不然十次有八次里祯娘是不要的。

两人都自以为自己算是赢了,于是便各自歇息。这几日祯娘又是别处玩耍,也包括了之前打算的城郊踏青。正是玩性起来了,就收到了玉润的帖儿,原来是请众姊妹来开诗会。这也是玩乐,况且也有些日子不见了,祯娘自然是当即回信应下。

等到约定那日,祯娘便带着几个丫鬟坐一辆华盖大车去了盛国公府。门口的小厮婆子一见是常来家里的顾家车马,况且得了主子叮嘱,自然晓得这是客人。于是连忙开了侧门,给引进二门。

这样殷勤不是没有缘由的,小丫鬟立刻拿了银子与其中打头的道:“倒是辛苦妈妈和小哥们了,这是我家小姐给的茶钱,也是谢谢。”

祯娘和祯娘身边的人出手大方是整个盛国公府下人都知道的,就是原来有看不上祯娘出身,觉得从顾周氏身份来看,祯娘与他们不是一样奴才秧子?不过侥幸翻身做了主子罢了,只是依旧算半个奴才,奴才给奴才放赏,谁要?就是穷死也不要的。

只是这样有‘志气’的也没有多少,就是有,也很快被白花花的银子打倒了。更何况如今新听说顾家发了一笔洋财,正是财大气粗,虽然他们都不知道是什么生意,到底有多少,但是不妨碍他们是越发巴结上来了。

那其实就是珍珠生意,盛国公府里知道的也只有有限的几个罢了。除开王夫人,也都是晓得要紧守嘴巴的机灵人物,因此外头有些影儿,可具体如何也是没人摸得着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