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布局(1 / 2)

伪钞帝国 巡洋舰 2591 字 3天前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吴王……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吴军军营中,响起了朗朗之声,每天士兵们早起后、晚睡前,都要背诵一遍《李卫国语录》和《吴军军规条例》。

如今,随着几十万原太平军将士加入吴军,自然也躲不过的,于是新一轮的洗脑工作开始了。

想要彻底消化这几十万太平军降兵,至少需要三个月甚至几年时间。

趁着这段时间,李卫国将精力转向了经济和民生。

随着李卫国彻底掌控江南八省,除了江南省和浙江省之外,其他六省的经济相对差距太大,尤其是江西省,因为太平天国战乱缘故,是江南八省中最贫穷的。不但是经济最弱,民生也最差,需要李卫国耗费大量财力和人力来恢复。

为此,李卫国令吴王府财政部拨款一百万人民币用于江西省战后重建,安抚当地百姓,使他们尽快从太平天国的毒害中挣脱出来,回到祖国大家庭之中,修复战争创伤。

而李卫国制定的新政,也开始从江南省、浙江省向其他六省推行,鼓励工商业发展、鼓励农耕、鼓励教育等。

在税负方面,江南八省取消了大量的赋税,其中最大的两项赋税便是农业税和厘金。农民本来就贫穷,还要加征各种赋税,将加剧贫富差距,所以李卫国直接取消了所有农业税,这一政令瞬间令江南八省的一亿多农民欢喜鼓舞,对李卫国的拥护程度达到空前。

另一项厘金税是清政府为了镇压太平天国而设立的特别赋税,是一项沉重的负担,几乎压得士绅、商人、地主喘不过来气,因为这个厘金没有明确规定数额和百分比,完全就是逼捐,强迫交钱,很多本来殷富的家庭都被这个厘金连累破产了,大鱼被吃成了小鱼,小鱼被吃成了虾米,虾米最后家破人亡。

而厘金制度在李卫国治下的江南省和浙江省却一直没有执行过,因为当初李卫国并不缺钱扩充军备,用各种借口不向朝廷缴税,所以令江南省和浙江省的百姓不受厘金之害,使得百姓们生活安定富足。

可其他地方的老百姓就苦了,清军打仗缺钱,只能在厘金上盘剥老百姓,吃完东边大户吃西边,直到把大户人家吃垮。而太平天国更缺德,圣库制度直接把所以老百姓的钱财全部充公了。

因此,当江南其他六省老百姓得知不用再缴纳厘金税时,纷纷奔走欢呼庆祝,感谢李卫国的大恩大德。

凡事就怕对比,李卫国控制下的江南八省取消了厘金制度,但其他清军控制的省份却依然没有取消厘金,甚至变本加厉,尤其是奕欣的八旗军、曾国藩的楚军(原湘军)、李鸿章的燕军(原淮军),都在大规模扩充军备,令老百姓更加苦不堪言。

跟北方各省的老百姓相比,南方各省的老百姓显然要幸福多了,于是他们更加感激李卫国了。

一时间,李卫国的声望如日中天,深受拥戴。

李卫国有了江南八省,治下人口达到9800万,其中95%是农民,依然以耕种为主要谋生手段。李卫国除了免除农业税帮助这些农民之外,他暂时没有调整工农商产业结构,因为此时的吴军总兵力已经达到一百万人,遇到了一个新的问题,那就是粮食问题。

因为战争的缘故,各省的粮食都紧缺,大量农民为躲避战乱四处漂泊,令土地荒芜,粮食锐减。

尽管李卫国手中资金充裕,可以花高价从海外购买,但一百万大军的粮食供应也是个天文数字,以前只需要建立一两座大型粮仓就行了,如今必须得建立几十座甚至上百座大型粮仓才能确保吴军的战备要求。

这样一来,为了解决粮食问题,李卫国需要尽快恢复各省的农业,同时还得大规模提供粮食产量。

这个年代没有杂交水稻等高产粮食种子,不论是水田还是旱田,产量都非常低,每亩产量不足21世纪时的十分之一,想要提升粮食产量只能扩大耕作面积。

显然,太平天国一战令全国人口锐减两亿,1864年的大清帝国人口只有2.1亿,李卫国治下人口虽然占了近一半达到9800万,但分部十分不均匀,江南省和浙江省因为有强大的吴军镇守,相对安定,十几年来南方各地因战乱大量迁入人口,如今高达5000千万,而受太平天国战乱影响最深的江西省人口不足五百万,相差十倍之多。

李卫国本想从江南省和浙江省迁移一部分老百姓补充江西省人口,可最终他派人调查一下民情发现老百姓根本不愿意,于是只好作罢。

不能从人口上下手,李卫国自能想办法提升农田的亩产量了。

尽管李卫国已经指派一批农业科学家进行杂交水稻等高产粮食的配种研发工作了,但短期内是不能指望的,而提升亩产量的手段便剩下了化肥一途。

好在李卫国有先见之明,早在十年前成立江湾工业区时,第一批工厂中就包括了化肥厂。当时江南省的老百姓都用农家肥,用不起化肥,李卫国也是准备利用化肥厂来掩盖吙药厂生产目标的。

当初的高成本,是因为化肥中的重要原理硝酸盐需要从智利进口,这年代没有百万吨大型货船,运输成本高,进口关税也高,导致最终江湾化肥厂生产出来的化肥成本高,老百姓用不起。

但如今十年之后,在科学院的巴尼特和惠更斯两位院士的帮助下,在李卫国的“神指点”下,利用空气来提出氮的设备最终研制成功并投产使用,使得江湾化肥厂不用再从智利进口昂贵的硝酸盐了,直接就可以用工业氮气来合成氮肥,甚至火药厂所需的硝酸原料也一并解决了,这两个巨大的用途令成本迅速降低。

不过老百姓还是不太习惯买化肥种地,尽管化肥的价格已经降到了老百姓可以承受的范围内。

于是李卫国想出办法,扩大化肥厂的生产规模,一开始先用财政拨款来支付化肥生产费用,免费发放给农民使用,如此持续几年,当农民发现化肥可以明显提高粮食产量时,意识到化肥的重要性时,再将化肥按正常价格销售,一切都好水到渠成。

舍得舍得,不舍怎么能得到。

在免除农业税和免费赠与化肥这两项政策的诱惑下,整个江南八省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农民的耕种积极性迅速提高,使得李卫国的粮食战略格局得以完成。

部署粮食战略的同时,李卫国自然不会忘记工业建设,尤其是军事工业,也是夺得天下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