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1章 宫中端倪(三)(1 / 2)

张林和杨秋霞虽然仅仅比张海大了一代而已,而实际上因为张林当年经历坎坷,直到而立之年之后才有了张海这一个孩子,是已经相当于大了两代了。如今的张林已经是年过半百的人,杨秋霞也已刚刚过了女人一生中最为令人沮丧的更年期。按此时来说,也算的上进入老年了。

上了年纪的人平日里在比较清闲的情况下睡眠时间较寻常人要略短一些,在天色刚刚亮的时候夫妻二人实际上已经吃过了早饭。

张林杨秋霞等人最初清闲下来的时候迷恋的是读书,新朝的一些出版物那通俗的话语和丰富的内容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虽然文笔在张林这个算不上是读书人的人家来看也有些质嫩,但还不至于读不下去。不是在文学上遭遇很高的普通人,对文字的质量要求是很低的。

这几年的时间下来,张林至少读过累计千余册上亿字的各类书籍。新朝的书刊字小而量多,但是一册书也往往不过十余万字而已。报纸杂志还有一些有关新朝军政战务的重要总结,李千兰在张海的授意下也没有向两位老人隐瞒的意思。

在这新朝刚刚立朝不久,知识还很匮乏的年代,上千册数百种书籍所占的总数虽然不大,但也基本上包括所有比较有意思的东西了。

新朝七年以来,张林杨秋霞等人开始迷恋上了评书。明时的评书发展还很不成熟,远不能同清末民国时候并论。不过张海却是对后世单田芳等人的评书水平有深刻印象的。也有过这方面的相关研讨和指导,再加上新朝建朝以来艺人们在生活有了基本着落之后不再像以前那样担心长远的饭碗问题,相互之间组织研讨学习,大概经过三年多的时间,评书艺术已经开始成熟。一些十分有天赋而表现优秀的人虽然在张海看来距离单田芳那种水平还有所距离,但也算是入门了。

柳香也并不吝啬,从马辉那里请来了三位整个南京城几千名说书艺人中最为突出的人前来讲述一些或古典或新奇的故事。水浒传、封神演义、明英烈等。还有在张海指导下的说唐全传、三侠五义等清代才开始成熟的一些故事。

这三位顶尖的说书艺人的年纪不算太大,大概也就三十岁上下的样子,也正因为如此,不受长期以来习惯的约束,也有勤奋探索的创劲儿。已经可以做到融合口技、旁白,将寻常的“讲故事”演变成评书的形式。

旧时的婚姻生活也有着太多的无奈和悲剧,如同中国传统下的“客大欺店店大欺客”,在男权强势的情况下不可避免的会有很多关于女性的悲剧。人性的特点也决定了会有一些逆向的“妻管严”,但幸福而稳定的家庭,实际上要多于散沙化个人中心并正处于无所适从时代的中国。就像国与国之间良好的关系,相伴随的往往也是其中一方拥有主导权及优势的国力关系。

杨秋霞放弃了自己的爱好和自由,她庆幸于自己的丈夫虽然出身不算太好,但还是个磊落的好人。就像柳香对于张海的支持那样,张林平时爱好些什么,杨秋霞也尽量努力的去与丈夫一起同乐。晚上、中午、早上张林与杨秋霞一起至少要连听各三回书,一日九回,早上起来也是如此。

有人来到了北殿附近的时候,负责守卫北殿的退伍“老战士”还是尽职尽责的通报了正在兴头上的张林夫妇:“香儿还有燕儿两个孩子都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