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巧儿在干农活和家务活的很多方面有不足,需要提点和细心教导。
比如她力气小,连一大桶猪食都提不起,使不上劲,担子也不会挑,一挑担子,肩膀永远是驼着躬着,横着挑担子的,甚至她还满脸孩子气,比起赵美丽,她这个嫂子更像是没长大的妹妹。
等等等,巧儿有很多刘兰秀看不习惯的,感到匪夷所思的小毛病。
如果刘兰秀是一个恶婆婆,想在巧儿身上挑刺,那真的太容易了,分分钟让她无地自容的羞愧之至。
这些小毛病再多,那也不能掩盖巧儿确实是一个很讨喜的儿媳妇。
而且是那种接触时间越长,你越喜欢的儿媳妇。
不可否认,这些小毛病她是自知的。
就是因为知道她有很多不足,架不住她懂事会做人啊?
眼里时刻保持着能找到活干的机灵,她干不了重活,洗衣扫地打猪草这类轻松活总手脚麻利的抢着干。
每次她小心翼翼的抢着干活,谨言慎行的观察着她和赵国生的眼色,生怕一个不小心就做错事的紧张不安。
每每看到这样的巧儿,她想起自己当年的情景,何其相似?
再想想大女儿赵美艳,也是家里捧在手心里的宝,刘兰秀又如何舍得大女儿在婆家受苦?三天两头往亲家送东西,多照顾,不就是为了给女儿撑腰?
换位思考,同理,巧儿娘家的所作所为也不是不能理解,也没那么难以接受了。
多年媳妇熬成婆,谁不是这个阶段熬过来的呢?
既然巧儿不是娇娇女,不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她愿意去学,愿意去改变。
那么,当婆婆的又何必为难她呢?好好教导就行了。
更重要的是,刘兰秀不想让儿子夹在中间左右为难。
别以为赵爱华平时那些讨好她的小动作,她这个做姆妈的不知道?还不是想让她对巧儿印象好一点,家里和睦一些。
世上只有父母愿不愿意知道孩子的事,没有父母想不想知道孩子的事。
愿意知道,他们就不会装聋作哑。
不愿意知道,他们就不想知道。
自以为瞒得很好,很严实,你却忘了,父母是一天一天看着你长大的,你一撅屁股,他们就知道你想拉什么颜色的屎。
“谢谢姆妈,谢谢爸。”巧儿高兴的把戒指戴在手指头上,不大不小,正合适,转头看了看刘兰秀手指上的戒指,又笑着说:“姆妈,快看,我们婆媳两个戴一样的戒指,像不像两姐妹?”
嘴挑的巧儿立马想起平时她两个嫂子就是这么哄她姆妈开心的,虽然她心里不赞同像两姐妹这样违心的话。
可是,讨好婆婆的话一说出口,感觉也没那么难为情。
难道这就是她两个嫂子说的,等她结婚了,自然就懂得拍马屁了?
“呵呵,胡说八道,像什么姐妹,一看就是一对母女嘛。”什么姐妹,这是在夸她年轻吗?刘兰秀眼角的鱼尾纹都笑出了一朵话,心里暗搓搓的想,难道这段时间白了不少?一白遮三丑?
女人嘛,最喜欢的夸张,排前三的,无外乎有一条是别人夸赞自己年轻,漂亮。
哪怕是违心的恭维话,她心里听着舒服,脸上也乐意。
“就是姐妹嘛,不信你问爸,找爸评评理。”巧儿撅着嘴表示她说的是实话,被人冤枉,很委屈。
赵国生:“……”
原来你是这样的巧儿,真是跟赵爱华是绝配。
同样是芝麻馅的包子,黑着呢。
“你这张小嘴啊,是不是偷吃了蜜糖啊?”不然今天怎么这么甜?
倒不是巧儿就今天嘴挑,她一直以来嘴都很甜。
刚嫁进门时,她孤身一人来到一个新环境,心神不宁的没适应,也没摸清婆家人的性子,她哪里敢乱拍马屁。
说甜言蜜语也是需要技巧的,不是你想说,人家就喜欢听的。
过犹而不及,一上来,很陌生人的就进入甜言蜜语模式,那不是乖嘴蜜舌,那是花言巧语,油嘴滑舌。
谁家女儿出嫁前,娘家姆妈会没背地里上几节课?
巧儿上的第一节课,新媳妇进门期间,少说话,多做事,尽量给婆家留一个好印象,同时适时观察婆家人的性子,以便熟悉后,再对症下药。
巧儿一直做的很好,这不能说她虚伪,说她装模做样,事实上,她只是耍了点巧。
应该说,巧儿娘家姆妈和两个嫂子太精明了,也太了解了她的性格了。
量身定做了一套扭转印象和讨好婆家的法子。
这套法子加速帮助巧儿融合到婆家去,要是没有这套法子,巧儿得到婆婆的认可也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罢了。
“姆妈,我去煮饭了,今天我就让你和爸尝尝我的厨艺。”系上围兜,撸起袖子,巧儿准备使劲全力做一桌拿手好菜出来。
经过喂猪打翻猪食,挑水倒翻水桶,担猪草半路被婆婆接过担子的失败重重打击,她决定要大展身手的一雪前耻,为自己正名。
“要不要姆妈帮你在灶台口烧火?”刘兰秀还是不放心的笑着问。
一个‘前科累累’的人,她真的很难相信其话的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