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初,李云天抵达京城,李满山、宋大山和王振由于伤势太重留在济宁城养伤。
虽然只经过了短短的一个多月,但京城此时已经物是人非,太和殿上的龙椅已经易主:太子朱瞻基已经于六月二十七正式登基,成为了大明新的主宰,定元宣德。
李云天离开时济宁府的事务已经处理完结,济宁卫自副千户以上有二十多人被锦衣卫捉拿,一举将汉王在济宁卫的势力连根拔起。
据悉,石门千户所的陆韧由于此次表现出色,及时赶到化解了李云天等人的险情,故而十有八九会跃级从正四品的官衔提升为正三品的官衔,担任济宁卫的指挥使。
而济宁卫指挥同知方同也在此次事件中立下了不小的功劳,再加上他是赵山河的人,因此将调任中军都督府下辖的都司下属的卫所担任卫指挥使,着实升了一级。
济宁府知府赵升知道大事不妙,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团团乱转,虽然现在事情还没有牵连上他,但他知道自己做的事情可是触犯了天颜,为了保命已经以身体不适为由向朝廷请辞,希望能逃过一劫。
赵升很清楚,事已至此汉王已经无法再护他周全,原因很简单,连石虎都身陷囹圄更何况是他?
为此,赵升也唯有像石虎一样想向李云天求助,李云天要是能帮他说一句话那么他的处境将大为改善。
不过赵升吃了一个闭门羹,李云天并没有见他,两人既没有交情又没有见过面,他岂会为赵升开脱。
况且赵升与石虎也不一样,石虎只是一名出身行伍的莽夫,而赵升却是读过圣贤书的,礼仪仁孝的道理他应该比谁都清楚,身为读书人却要谋害大明未来的天子,简直就是罪不可恕。
赵升从李云天的态度中不由得感到一阵绝望,毫无疑问,朱瞻基绝对不会放过那些企图弑杀他的帮凶,而赵升无疑首当其冲。
济宁府那起有着十几条人命的血案也已经破获,朱瞻坦手下制造了这起血案的侍卫被绳之以法,也算是给那些被害者讨了一个公道。
因为距离李家庄近在咫尺,李云天趁机回了一趟家里,石门县的县令闻讯后立刻前来拜访,对其是恭敬有加。
李家的不少子弟纷纷来看望李云天,绝大多数与李云天未出五服,关系非常亲密。
按照李家族长李维仁的意思,希望李云天能提携一下李家的这些子弟。
在他看来,李满山和李大牛只不过是李家的下人而已,可现在两人已经贵为锦衣卫和京畿都督府六品的武官,前途不可限量。
那么作为李云天那些关系紧密的兄弟,李云天自然应该提携他们一下,再怎么说李云天也是皇上面前的红人,想要提拔一些人还不是易如反掌的事情。
以前由于李云天在京城,这些话李维仁不好开口,如今李云天回来了,他自然要把话向李云天挑明了,作为李家的族长他可是期盼着李家有朝一日能成为名满天下的世家大族,这对他来说无疑是至高的荣耀。
李云天对此感到有些无奈,说实话他不是不想提拔那些自家的兄弟,再怎么说这些兄弟都是自己人,关节时刻靠得住。
可是如此一来就有一个无法避免的问题,一旦那些兄弟如果依仗着他胡作非为的话,这会使得他处理起来非常棘手,毕竟他不是圣人也要面对家里面的亲情关系。
既然李维仁已经开口了,而且说的又是人之常情,那么李云天也不好拒绝,同意对家族里的兄弟进行提携,免得被人说成是狂妄自大或者忘恩负义。
不过李云天也与李维仁约法三章,给李家的子弟制订了一些规矩,并且有言在先,触犯此规矩者李维仁要将其要从李家除名,从此以后不再是李家的人。
而失去了李家族人的身份,那么李云天就能对其秉公处之,进而对李家的子弟形成一种威慑。
李云天已经向李家的各位族老们表明了他之所以要制定那些规矩的目的,他并不否认这些规矩是为了以后避免使得他在处理自家兄弟犯事的时候为难,更重要的是为了李氏家族的长治久安。
说到底李云天也是一个凡人,他活着的时候可以照顾李家的子弟,可要是死了的话那么可就无能为力了,因此必须要严于律己,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即使有人想找麻烦也不容易。
族老们对李云天的肺腑之言是感触颇深,李云天此举无疑是未雨绸缪,因此一致同意将李云天的定的那些规矩写进了族规里,一旦有人违反立刻从李家除名。
有了族老们的支持,李维仁随即修改了族规,将李云天定的那些规矩置于族规的最前面,一目了然,以示警戒,并且刻成碑文立于李家的祖祠中。
石门县的举子们得知李云天回来后更是联袂登门拜访,让李云天感到欣慰的是,或许是受到了他的激励和影响,李家上一次山东乡试的时候竟然一下子出了两名举子,都是他的堂兄,可谓是李家的一件大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