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大明政局的稳定,张氏太皇太后下懿旨把西征军在西域大败的消息压了下来,并且按照李云天的提议,以入京操练为由从京畿都督府、山北军区和辽东军区的军户中征集二十万青壮子弟入伍。
这样一来就避免在社会上引发恐慌的情绪,否则一旦朝廷大张旗鼓地募兵势必造成百姓们的慌乱。
从李云天的角度来看,他自然迫不及待地想要赶赴关西的青龙城,尽快对西域战局做出应对。
可李云天现在身为大明堂堂的忠武王,一言一行都受到了外界的关注,自然不能无缘无故地在京城消失。
因此,两日后的大朝上,李云天以巡察小琉球岛和琼州岛军民安置事宜为由奏请正统帝,准备南下小琉球岛和琼州岛。
正统帝自然御准了李云天的奏请并且册封李云天为“御使”,代天子巡视地方,五品以下官员可先斩后奏,三品以下官员可先罢其官职,权力之盛乃大明立国后绝无仅有之事。
尤为重要的是,在正统帝任命李云天为“御使”的圣旨中并没有明确李云天行使职权的地域,换句话来说李云天可以在大明疆域内行使“御使”的职权。
李云天事先并不知道正统帝要封自己为“御使”一事,看来这是张氏太皇太后的意思,虽然李云天贵为大明的王爷但在地方上却没有行政权力,给李云天“御使”一职就能使得李云天名正言顺地统领西南诸省抗击帖木儿帝国和北元联军。
为了稳定京城和朝廷的局势,像前几个月一样,朝会上宣读了一份西征军的“大捷”军报,说宋海已经率军西进,准备攻打帖木儿帝国的河中地区。
这使得李云天和杨士奇、张辅等人感到颇为讽刺但又无可奈何,毕竟西征军在西域一帆风顺是朝廷的共识,不能忽然之间就中止了西征军的捷报。
外人想不到的是,这些杜撰出来的捷报出自讲武堂年轻的参谋武官之手,李云天给他们布置了推演宋海顺利进攻帖木儿帝国进程的功课,于是这些年轻的参谋武官就结合西征军与帖木儿帝国之间兵力和地方势力等因素,推演出了一套宋海进攻帖木儿帝国的完善方案。
李云天对这套推演的方案非常满意,说实话如果宋海按照这个方案去进军的话将给帖木儿帝国造成很大麻烦,至少不会参拜。
虽然帖木儿帝国疆域辽阔,但与大明不同的是它的内部存在不少大大小小的国家,有的是原先就依附帖木儿帝国的,有的是被帖木儿帝国所征服的,如果能善加利用的话会是西征军的一大助力。
可惜的是,宋海先前对帖木儿帝国一无所知,对李云天派人送给他的那些好不容易才搞到手的帖木儿帝国的情报根本就没有引发重视,确切的说是宋海也不会像李云天那样去联合那些小国去围攻帖木儿帝国,堂堂的大明帝国岂会需要向那些小国求助?
由于此次西域之行路途遥远而且战局复杂,因此李云天预计至少也要两年后才能回京,故而有很多事情都要提前安排,另外也要好好跟老婆们温存一下,天知道下一次见面是什么时候。
为了能保证讲武堂的正常运转,李云天特意将雷婷留了下来,有雷婷来处理讲武堂的日常事务不仅他放心而且也能服众,毕竟雷婷跟着李云天南征北战十余年在骁武军中积累了赫赫威望。
这也是雷婷第一次与李云天在征战中分开,虽然雷婷心中十分不舍但她知道李云天这是为她好,此次西域之行可谓危机重重李云天不想让她身临险境,另外讲武堂也需要人来坐镇主持大局,以便李云天能安心在西域作战。
毕竟西域形势复杂再加上路途崎岖,与大明内陆地区不同,总不能把讲武堂的公文送到西域,万一路上出点儿差错的话那后果可就不堪设想,讲武堂的机密可就都要泄露了,因此这次雷婷必须要代替李云天执掌讲武堂,处理那些汇聚到讲武堂的各地公文。
况且,除了与李云天朝夕相处并且从讲武堂建立起就协助李云天处理讲武堂事务的雷婷外,别人还真的掌控不了讲武堂,雷婷处理问题的思路最接近李云天。
六月下旬,太原城。
十几匹快马从远处的大路上疾驰而来,使得沿途的行人纷纷惊慌地向两旁闪避,然后冲着马背上身穿卫所军服饰的骑士怒目而视。
抵达城门后,领头的骑士身穿百户官服,一拉马的缰绳停了下来,身后的骑士随即齐刷刷停了下来,动作整齐划一,一点也不拖泥带水,看得懒洋洋的在城门处值守的士卒一愣,这伙骑兵虽然人少但是散发出来的气势却很强。
“这位大人,不知道如何称呼?来太原城何事?”城门官正躲在阴凉的地方喝着茶,见这些骑士气势不凡,而且又都带着刀和弓弩等武器,连忙放下手里的茶杯迎了上去,满脸堆笑地向骑士中那个领头的百户问道。
“我等是京畿都督府的公差,要去陕西都司公干。”领头的百户不动声色地向城门官说道,同时挥了一下手,跟在他身后的一名骑士就翻身下马把之行公文的公文和腰牌递给了城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