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这是属于强者的乐园(2 / 2)

靖康雪 御炎 1974 字 15小时前

没有法律的政权是不成熟也是不可能成功的政权,法律的存在不仅仅是为了规范下层百姓的行为,也是为了规范上层人物的行为,准确的说,法律的存在是一群人类的精英基于自己的时代和利益所提出的符合大多数人的行为规范的准则,说是为了统治阶级服务也不尽然,统治集团也分三六九等,他们内部也会相互掣肘,这对于下层民众就有利。

商鞅变法,变的就是治国之法;申不害变法,变的也是治国之法;诸葛亮治蜀,首先就确定了治蜀方针《蜀科》;再往后,历朝历代立国之君无一不把法律看的最重,国家尚未统一,大法典就颁布了,并且不停的重新修改。

中国人自古就有追求变法的精神,至于为何法治社会始终无法在中国成熟起来,可能就要不停的上溯,一直上溯到那一场神秘而又敏感至极的“铸无射”变法,那场牵扯到周王室和十多个大小国家,以及老子孔子的神秘事件,那一场把华夏上古历史真相彻底掩盖的神秘政变,如果没有那场变法和政变,或许也就没有如今的“夏商周断代工程”和虞、夏朝是否存在之争议。

别的暂且不提,岳翻是打算从最古老的杀人偿命的法治精神开始给吉虔二州补习法律知识,方式就比较粗暴,用钢刀和军队的威慑,没办法,他们散漫惯了,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他们对于法律的淡泊意识,很可能自己想要在吉虔二州做的任何事情都无法成功。

铸无射变法有一个成功的例子,就是郑国的子产变法,得到了郑国百姓一致拥护的变法,所谓的铸无射,其实就是在识字率极低、教育无法普及的时代,把国家法律通过刻印在无射大钟上的形式发散到各地,类似于汉谟拉比法典的石刻形式让法律永垂不朽。

至少让百姓认识法律上的字,使得百姓们都明白国家的根本法律,知道法律为何物,从而明白如何利用法律来保护自己,因为在那个时代,法律其实只存在于上层,不存在于底层社会。

这是一个有着极为重要意义的做法,而在岳翻的眼下,也一样适用,人们都不知道法律,甚至没有多少人识字,岳翻派人搜集了大量的铜铁,即刻下令庐陵城的铁匠和铜匠通力合作,铸造三十八尊黄铜大钟,派专人将十条法令刻印于其上,派三十八个执法官放置于吉虔二州和南安军各县人口稠密之处,然后连续一个月给当地百姓讲解法令内容和条例,使百姓们全部明白江南南路的法令。

以后,每到有人犯法之际,执法官立刻敲黄铜大钟,听到钟声,当地百姓必须放下手中一切事物前来聚集,亲眼看着执法官执法判刑,然后更加直观的感受到法律的存在和尊严,以及其不可侵犯性,一段时间之后,等所有的百姓们都明白了这十条基础法令之后,岳翻才会在黄铜大钟上加上新的细则法令。

这本身也是一条法令,在执行和实现的过程中,肯定有抵触的人存在,那些人无法无天惯了,就算正式的反抗被镇压,消极抵抗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还是存在,于是岳翻决定使用利诱的方式来进行,主动配合变法和遵从法律之人,可以有减免税收和奖金的奖励存在。

这是商鞅变法在一开始取信于人的做法,商鞅为了让人遵从法令,首先就要让人们相信官府,于是岳翻也学习商鞅的例子,一个平凡的上午,一个惯偷地痞在庐陵城岳翻的眼皮子底下犯罪,偷了一个卖肉屠夫的一百多个钱,屠夫发现上前追捕,惯偷仗着有些功夫,反而暴打屠夫一顿,屠夫气不过,告知了庐陵官府,岳翻闻讯立刻亲自处理这件事情,派人抓捕了惯偷,敲响了无射大钟。

满城人的眼前,岳翻搜出了已经被惯偷挥霍了一部分的钱财,惯偷一口咬定这是自己的钱,岳翻接过铜钱,问了这个惯偷中午吃了什么,早上吃了什么,可有吃油荤,惯偷没反应过来,早上吃的粥,中午还没吃,就喝了酒,然后去赌钱了,岳翻让人拿来一桶清水,把这些钱一枚一枚的丢入了水桶内,每丢一枚,立刻就有油花冒了上来,所有人都知道吉州穷,吃不上肉的人很多,除了卖肉的人,谁的钱会沾上那么多油水?

“你早上吃的粥,中午喝的酒,然后就去赌钱了,你哪里沾过油水?一枚两枚也就算了,每一枚都有那么多的油水,为何你的钱有那么多油水?只有一个解释,这是肉铺的钱!你又没有买肉!这定是你偷窃的!人证物证俱在!执法官!执法!”岳翻怒道。

执法官立刻站出来,严肃道:“庐陵赵四,于今日早间偷窃肉铺钱一百零七,事发后不仅不认罪,反而打伤肉铺主人,并用偷窃得来之财物挥霍赌博,触犯十条法令之盗窃砍手之罪,现证据确凿,判处断其双手,鞭笞三十,流放之罪!”

惯偷赵四立刻瘫倒在地,一脸的不可置信,直到被执法人拖到了行刑台上才反应过来自己要失去赖以吃饭的双手了,拼命抵抗,拼命挣扎,大喊着岳翻我杀你全家之类的话,岳翻眉头一皱,抽出战剑冲上前,一拳打在赵四肚子上,赵四痛苦的张开嘴巴岳翻一手揪住赵四的舌头,一剑下去,赵四再也不能说话了。

行刑刽子手眼疾手快,当下一刀下去,赵四的两只手纷纷断裂,赵四浑身鲜血的躺倒在地不停的抽搐,场面让所有人都不由得发抖。

“无射大钟已发往各地,十条法令你等具知,今后再有犯者,这就是前车之鉴!你等好自为之!”执法官黑着一张脸,站出来指着赵四大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