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第三条路(1 / 2)

民国大文豪 薪越 1296 字 6小时前

林子轩的文章叫做《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之我见》。

他开篇就提出了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并不矛盾,也不对立,而是可以互相融合,相辅相成,从而形成有中国特色的新文化。

中国文化偏向于精神,可以称为精神文明。

西方文化偏向于科技和物质,可以称为物质文明。

当两种文明碰撞的时候,没必要一味的推崇一种文明,从而把两种文明人为的割裂开来,而是应该用开放和包容的心态,接受新文明的同时,继承旧有的文明。

精神文明偏向于道德,物质文明崇尚科学。

两者的融合能够让我们在追求科技的同时谨守道德的底线,有了道德的约束才能更好的发展科技,这是互为补充的关系。

他批评了新文化的过激论调,指出全盘否定传统文化的弊端。

那就是失去本民族文明的根基,一味的推崇西方科技,最终就是被西方文明所同化。

他还批评了保守势力思想的狭隘,对于西方文化,不能一味的排斥,要敢于接受新的文明,不能固步自封。

林子轩第一次提出了新文化的第三条路的观点。

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问题,他提出了要有选择的对待,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比如封建礼教中对于女子的迫害应该批判,而一些基本的道德准则要继承。

儒家提出的“仁义礼智信”是中国社会普遍的道德规范,难道也要批判?

儒家文化中也有真儒和腐儒,不能一概而论,孔子的儒学和程朱理学差异很大,所以我们要研究传统文化,从而加以区分。

西方文化同样驳杂,只是一个统称,美国文化和欧洲文化不尽相同,欧洲各国的文化也不相同,西方各国的文化之间也在争论不休。

不要看到是从西方传来的就是好东西,盲目的崇尚西方文化,只有适合中国的才合用,否则脚上穿着小码的鞋子,不仅走不快,还要活受罪。

林子轩的文章可以说把目前中国思想界的学者差不多都批判了,自然引起了强烈的反弹。

有人说林子轩是在唱老调,在清朝末年洋务派就提出过“中体西用”的论调。

这是洋务派向西方学习的指导思想,也就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中学”指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儒家学说,“西学”指近代传入中国的自然科学和商务、教育、外贸、万国公法等社会科学。

以儒家学说为根本,以西方科学为实用。

这是在歪曲林子轩的观点。

洋务派的“中体西用”可没有批判儒家学说的意思,反而是为了维护儒家学说的正统地位,也就是封建体制,是为清政府继续统治服务的。

林子轩赞同批判传统文化,和洋务派的观点截然不同。

保守势力认为林子轩是打着传统文化的旗号提倡西方文明,中国文化具有独特性,不能和西方文化融合,那是对传统文化的玷污。

他们极端排斥西方文化,不允许西方文化进入中国。

以陈独绣为首的激进派则认为林子轩是对保守势力的妥协,新文化以打倒旧文化为目标,不需要妥协,他们反而觉得还不够激进。

于是,在保守派眼中林子轩是激进派,在激进派眼中林子轩是保守派。

不过,也有少数人觉得林子轩的这种观点很新颖,把中国和西方两种完全不同的文明进行融合,这是一项很有开创性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