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 河北棱堡(1 / 2)

汉魏文魁 赤军 1692 字 6小时前

纸上谈兵,得来终浅。虽说曹家也曾多次派人前往邺城哨探,郭嘉综合这些情报,几乎已经可以画出城池的大致构造图来了,但对于兵力配备、城上的防守武器,那是很难探查得到的——就算探到了,对方也会变更啊——想要拿出攻取邺城的计策来,那还得现跑到城外去观察。

理论上,还得先发起一两轮进攻,试探敌军的实力和抗争决心以后,才能拿出比较稳妥的方案来。

所以曹家谋士们暂且还只好先在黎阳等着,同时撒开哨探,摸清周边的情况。好在时日无多,即有消息回报,张郃顺利拿下了内黄。于是曹操一声令下,暂留董昭坐镇黎阳,保障物资输运,大军拔寨起行,直取邺城。

这几年的功夫,曹家班的规模越来越大,司空府中人才越来越多,而且在荀攸、郭嘉的领导下,分工明确,已经用不着跟当年征淮南那般,一个人要当三个人来使,就连一向懒散的是勋都累得臭要死啦。如今曹操麾下文学之士的数量也有了稳步增长,再不用是勋见天儿跟在身边帮忙草文拟令——如今这活儿落在了杨修杨德祖的身上。曹操偶尔有指令下来,让是勋去负责一些琐事,是勋转过头去就推给了董蒙或者郭淮。

所以他这几天主要的工作,就是跟荀攸、郭嘉、贾诩他们开会,分析情报、研判局势、拟定各种攻防预案。

等到大军从黎阳动身,小二百里地,不用三天便杀到了邺城之下。袁绍果然并没有出城来正面相抗,一如曹家谋士所料,把主力拉到了西面的污城。此外,在污城和邺城之间,还有一座小城武城,也安排下了一支兵马,以为联络和呼应。

根据不那么准确的情报所得:袁军屯驻在污城的主力约四万余;屯在武城的不足五千人,由大将张南统率;留守邺城的超过两万人,主将乃是审配审正南。

曹操召来是勋询问:“宏辅前赴邺城,袁氏将吏,多有所识,可知审配何如人也?”

是勋心说我跟审正南还真没怎么打过交道,光在邺城郊外水榭里见那一面,根本就判断不出此人的能力和性格来。不过好在他是后世穿越过来的,审配在原本的历史上究竟做过些什么事儿,记载虽不详细,也多少能做点儿参考。因此略微组织了一下语言,就回复曹操说:

“审配,魏人也,初不得志于韩馥,后乃为袁绍倚为腹心。其人性刚,御下严刻,与同僚多不睦,然袁绍不为谗言所动而疏远之,故吾料其心甚坚,不可言辞动也。再则,审配骄横而无大谋,然有小计,最善守御之策,袁绍留其邺城,可谓得人矣。主公慎之,有审配在邺,不亚于昔日沮授在酸枣也。”

曹操不禁陷入了沉思之中。如今的局势有些严峻,袁军分而为三,互成犄角,互相呼应,曹军虽然在数量上、士气上、粮草物资上都占据很大的优势,但不可能分兵相敌——对方各处都占据了地利,要是分兵而战,己方的优势就会被彻底抹杀——只能分出部分兵马来监视、防御两支敌军,而先争取以主力击溃第三支敌军,采取各个击破的战术。

那么,主力应当投送向哪个方向呢?答案是很明确的:倘若力攻武城,就会遭到来自东西两个方向(邺城和污城)的夹击,此为下策之下策;倘若主攻污城,邺城将可出兵以袭曹军的后背,彼有坚城可恃,大不了再收缩回去,是很难捕捉和消灭的,此亦下策也;唯今之计,只有主攻邺城,邺城下则袁军士气涣散,必败无疑。

可问题是,邺城宽广高峻,是勋又说审配善于守城,那么邺城的敌人其实也是最难啃的硬骨头。

权衡利弊之后,曹操便命夏侯廉督降将高览,率五千精兵屯驻在漳水南岸,以监视武城和污城的动向。武城不到五千兵马,自保有余,出击不足;污城的袁军倘若前来增援邺城,不说必须渡过漳水和污水,两地相距四十多里地,怎么也得一个多时辰才能赶到,只要及时发现,曹军完全可以预先做好防备。

其实曹操还正希望袁绍从污城攻过来呢,那样就能在邺城城下将其击溃。怕的是自己久攻邺城不克,士气低落以后,袁绍再突然来袭,以逸攻劳,那危险系数就大啦。

曹操琢磨着,我在邺城城下顶多呆三个月,超过三个月还没有进展,那便只好暂且撤退,另待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