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1章 托孤之重(2 / 2)

汉魏文魁 赤军 1768 字 4天前

曹操让是勋来问陈登后继人选,其实他心中有数,不是陈矫就是徐宣,问题究竟拱哪一个上位呢?把另一位如何处置呢?如今陈登荐了陈矫自代,自然而然的,徐宣不能再留任广陵啦——他岂肯屈居陈季弼之下?

所以陈登建议,把徐宣调还朝中,或者拉到安邑去做纯粹的魏官,不管仕汉、仕魏,以此人的才华,都可担任尚书的要职也。

是勋闻言,连连点头,说你放心,魏公必然无有不允——就算曹操还犹豫,我也能够帮忙说话,不让你的心愿落空。

正说着话呢,是氏把陈登之子陈肃和陈均给领了进来,让他们给“娘舅”磕头行礼——陈肃十九岁,已经行过了冠礼,乃陈登前妻所生,陈均乃是氏所出,年仅十二岁。

是勋伸手掺两个孩子起来,就听陈登关照说:“虽非嫡亲娘舅,却为乃父至交也,汝等侍之,如侍乃父。”你们要象对待我这个当爹的一样侍奉是勋啊。

这分明就是托孤了,是勋再也忍耐不住,眼泪“刷”地就淌了下来。但他怕被陈登夫妻、父子瞧见了,反增哀伤,赶紧转过头去,飞速地抬起袖子来在脸上一抹,假装笑着问陈登:“肃儿既冠,可有字乎?”

“小字在公。”

“乃出《召南.小星》‘肃肃宵征,夙夜在公’耶?”是勋继续问:“既冠,何不荫仕?”以你陈登的资历,应该可以荫一子为郎啦,干嘛不让陈肃往都中去呢?

陈登眨了眨眼睛,注目是勋:“吾幸得为汉臣而终,然终不忍遏子之途也。”跟你不同啊,改朝换代,不是我所乐意见到的,但那终究大势所趋,我也阻止不了。我是当了一辈子的汉臣,可是不打算让儿子继续当汉臣——天晓得还能当几年?

是勋会意,于是建议说:“阖入太学?”既然你暂时不想让儿子出仕风雨飘摇的汉朝,那不如先送去许都太学深造几年吧。陈登欣慰地一笑:“全赖宏辅。”

是勋在广陵呆了整整七天,陈登既没有去世,病逝也并不见好,于是他只得被迫启程,带着陈登的辞职信和推荐陈矫接任的荐书返回安邑。见到曹操,呈上书、表,曹操亦不禁唏嘘叹息:“隽才之不得永年,惜乎!”

是勋趁机就说啦,陈登最大的心愿就是平定江东,把扬州收归朝廷所有,而且这事儿不能再耽搁了,若再拖延个两三年,咱们在吴会预布的棋子就全得作废。曹操点点头:“鲁子敬前亦有奏,云水师操练已精——吾近日即召群僚商议伐吴之事。”

是勋喏喏而退,又休息了一天,以解旅途之劳乏,然后便重新坐衙视事。如今新建立的魏国的官制,与汉朝大相径庭,主要由是勋策划,曹操也派了荀攸、陈群、毛玠等人襄赞,最后拿出一套全新的方案出来。

新官制的制定原则有三:一是严格区分宫中、府中,重外朝而轻内廷,避免扯皮,提高行政效率;二是拆分相权,使其对君主不至于构成威胁;三是沿袭东汉朝尚书台分曹理事的传统,更将部门细化、职权分明——当然啦,因犯“曹”讳,乃改曹为部。

是勋理想中的三省六部制,就这样初见雏形了。

其实准确地说,应该是三台三省十二部制。三台即中书、尚书、御史,三省是宗正、秘书、门下;其中中书台掌顾问应对、发布政令,尚书台掌出纳帝命、敷奏万机,御史台掌封驳诏书、监察百官;至于宗正寺、秘书省和门下省,则皆掌宫中之事也。

省的原意是指禁中,汉代的尚书台为内朝,例于禁中办事,故有“台省”之称——后来的三省之省,亦由此得名。但在魏公国里,中书、尚书都和御史一般归于外朝,是勋为了严格区分内外,仍冠以“台”名,办公禁中的秘书、门下,才称之为“省”。

曹操本欲以尚书令之职酬答是勋,但是被是勋婉拒了:“臣实不娴细务,难当此重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