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弩的最后完成是在延康四月。诸葛孔明先密奏天子,于是天子乃召重臣荀公达、是宏辅、贾文和、曹子孝、夏侯元让等,聚会宫中,以试校之。
这玩意儿若真有效,实为军国重器,绝不可轻泄于外,故而参与的人并不算多,且外有禁军围绕,别说苍蝇了,连阉宦都闯不进来。设置好了标靶之后,诸葛亮就运进两乘车来,先解开其中一乘的遮盖,由两名禁军把连弩扛了下来。
是宏辅仔细一瞧,只见外形与年初所见大同小异,只是其下安轮,其后有柄,真的做成了弩车模样。但比起当日的连弩来,弩身、弩臂都长了不少,只听孔明介绍:“弩长四尺二寸,臂开四尺八寸,连车重二百二十斤,力五石八斗。”
随即朝侍立在旁的马钧点了点头,马德衡会意,先朝天子深深一揖,随即疾趋过去,从马车上又扛下一具弩匣来,“咔嚓”一声安在弩车之上,听声音,貌似有金属关窍咬合。
是宏辅定睛一瞧,不禁大惊——敢情这回弩匣不是长方体了,而竟然是圆柱体!弩车上安上这么一具圆柱体的弩匣,这简直、简直就象加特林了嘛!
就见马钧安装好弩匣之后,便即推起弩车,晃晃悠悠地来到标靶之前,距离四十步之遥。在场之人都比马钧块头要大,诸葛孔明身高八尺且不论,就算与马钧个头相侔的天子(不足七尺),肩宽都是那孩子的两倍,目测马钧也就两百斤出头的分量(搁两千年后须打对折还多,也就一百斤),而且小胳膊小腿的,连他都能推动这具跟体重差不多的弩车,那普通士卒必然皆能推送啊。
——其实这目测还有点儿误差,马德衡虽然个子不高,胳膊腿儿都细,却还真不是手无缚鸡之力的纯书生,因为他熟悉工匠之事啊,就算抡不动铁匠的大锤,起码耍得动木匠的大锯哪。真要是性命相搏,他必然不是天子和曹子孝等将领的对手,也肯定打不过上过阵的贾文和、是宏辅,因为个头之差,恐亦难敌孔明也,但若跟年近六旬的荀公达相比,则必然稳占上风。
马钧推车推得歪歪扭扭的,但众人眼力都准,可以瞧得出来,那不是小孩子力气不够,而是他缺乏推车的经验,平衡性保持得不是很好。独轮车好训练哪,找些中等资质的兵卒,有个三五天也就练出来了,无论平原、山地,皆可推行如飞。
且说马钧把弩车推到标靶前四十步外放下,随即转头瞧了瞧孔明,但见孔明摇头示意,于是一咬牙关,再度提起车把,后拖到了四十五步左右。安稳了弩车之后,马德衡微微躬身,把脸凑到了圆柱体弹匣尾部。诸葛亮随即介绍说:“弩长一尺四寸,木杆铁簇,以纸为羽,敷之以蜡,可避潮湿……”
曹子孝提出异议:“以纸代羽,古所无也,可用否?”诸葛亮先点一点头,随即又摇头:“其稳自不如羽也,然匣中置矢二十,可连射也,若更以羽,不便运行。”纸尾箭肯定没有羽尾箭好用啦,但比起无羽之矢,稳定性终究还是要强一些的,最主要形状规整,方便置入弩匣。
接着继续介绍:“弩上置匣,遮蔽望山,难以取准,然今易以圆匣,首尾不闭,乃可从置矢之孔窍中取准,便也。”随即望向天子,天子颔首:“可。”于是诸葛亮一声令下,马钧便即摇动弩侧的手柄,反复上弦、驰弦,顷刻之间,二十矢连续激发。
是宏辅微阖双目,仅以耳所听闻之发声来判断,嗯,射速跟初号机差不太多,也是一秒钟一发。
有那守靶的禁军随即疾奔过来,跪地禀报:“二十矢中十三矢,靶皆洞穿。”诸葛亮有点尴尬地微微一笑:“德衡不善射也……”那意思,我叫马钧来试射,只是想让你们看到就连这么半大孩子都能驱动连弩,使用是如此的方便,而至于准头……马钧是真不会瞄准——“亮自试之,四十五步可十中其八。”
就说话这功夫,马钧取下射空的弩匣,从车上又搬过一具弩匣来,安装在弩车上——看起来,这弩匣分量倒是不轻,少说有三十来斤。是宏辅还以为他要拉车后退,再试更远距离的目标呢,谁想他突然扳动机括,弩车上半部分竟然转了三十度角,瞄向了远方另一具标靶……
啊呦,会旋转唉,这个好!
又再二十矢连续发出,中者七矢。诸葛亮介绍说:“弩可旋转,乃至左右取平(可以转一百八十度角),此发约五十步,亮试之,中可十之六七也。”
夏侯元让观之大喜,不禁一撸衣袖,迈前一步:“我来试之!”话出口才自觉失礼,赶紧躬身朝天子致歉。天子倒也不以为仵,微笑点头:“元让可试。”
眼瞧着夏侯元让跑过去跟马钧对了几句话,却突然眉头一皱,微露怒色。诸葛亮明白出了什么事儿了,赶紧对天子说:“德衡不善言辞,亮请往。”天子允准,于是诸葛亮赶紧小跑过去,斥退马钧,跟夏侯元让连说带比划了少顷。随即夏侯元让拖起弩车来,轻轻松松、稳稳当当地后退了十五步,距离标靶在六十步开外。诸葛亮给他换上弩匣,他便即半蹲下来,闭起一目来取准……
是宏辅突然想道:元让啊,说起来我还是你的恩人呢,若非有我穿越,料想你双目便不可能得完!
且说夏侯元让于六十步外试射连弩,二十发里竟然连中十四发——比马钧在四十五步距离上还多一发。根据诸葛亮的介绍,连弩五十步内可破重甲,七十步内可破轻甲,有效射程约九十步,最远距离能够射到一百三十步开外,足以替代弓箭使用了——普通的踏张弩兵,射程大概也就如此而已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