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4章 嫌疑之地(2 / 2)

汉魏文魁 赤军 1695 字 7小时前

想到这里,不禁拍着胸口,心说:“好险。吾非多智,为有后世之鉴也。正所谓‘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他决定自己明天一早就离开成都,经汉中返回洛阳,丝毫不作任何挣扎。曹操既有削夺自己势力的心思,那么成都便绝不可久留,真让那些故蜀士大夫生出什么不好的期盼来,进而煽动自己,到时候浑身是嘴都说不清啦,以曹操的性格,为防微杜渐,只可能更下狠手收拾自己。成都就是所谓的“嫌疑之地”,多呆一天都会使危险更增加一分。

至于说彻底镇定蜀地,这事儿就不归自己管啦。若有曹仁相代,在军事上应该不会出什么大问题;至于民政方面,乃可一以委之仲达也。是勋决定到汉中以后,要劝说曹仁继续信任司马懿——就仲达的本事,使治一州乃至一国,未必能如荀文若般安民心、复耕织、兴文教,但谁妄图变天造反,他肯定第一时间就能给按下去。

使是勋欣慰的是,他翌日即率部曲北上,一路疾行,十日后抵达南郑,曹仁很痛快地就答应了他的请求,让司马懿继续负责蜀中民政事务。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曹子孝对是勋是存在着一定歉疚心理的,一方面是勋攻下蜀中,然后交给他治理,颇有夺人功劳之嫌——虽说并非自己本意;另方面,曹仁也时不时地会想到,其实当日率师伐蜀,自己才是最佳人选,倘若易地而处,如今吃瘪的就是自己啦,是宏辅简直象是为自己背了黑锅。故而是勋既有所请,当然无不应允。

是勋与诸曹夏侯的关系一直不错,其中最为莫逆的是已逝的夏侯渊,二人多次合作,最后还结为姻亲。他与曹洪曾一度颇生龃龉,因由在劝曹操逐步废罢关津,断了曹洪的财路;但其后是勋多方补救,在工商业方面不计成本地带挈曹洪,曹子廉的态度立刻就有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

究其缘由,曹魏政权并不是曹操一个人的,是勋清醒地认识到,诸曹夏侯是这个新政权的核心力量,就如同西汉开国时的政权中坚,乃是萧何、曹参、樊哙、夏侯婴等一水的丰、沛二县功臣一般。曹魏政权后来之所以衰弱,为司马氏所趁,也正是诸曹夏侯骏才凋零,光剩下夏侯玄、曹爽之流废物,还有只在演义中风光了一小段的夏侯霸的缘故。

旧谓曹丕压制宗室,遂使大权旁落,司马氏上台后乃因此而矫枉过正,大封同姓,是勋却认为这理由并不成立。因为诸曹夏侯相当于准宗室,起码是姻戚,曹丕、曹叡两代始终倚重之,兵权在握。只是子弟们腐败太快,自曹真、曹休、夏侯尚故后,就再找不出一名可用的将才来啦——至于政务上,他们本来就插不上太多嘴。

所以要想稳固自己的地位,是勋绝不能与诸曹夏侯拉开距离。好在一则东拐西绕的也算姻亲,相互来往比较方便,也不易受结党之讥,二来诸曹夏侯也挺巴着他是宏辅的。虽说号称为曹参、夏侯婴之后,终究家族衰落已久,若非曹腾封侯、曹嵩买官,这两家就永远的土地主,没有人瞧得上眼。是勋出身虽然也不怎么高,但一入郑门便即身价百倍,世家大族再怎么眼高于顶,对于经学家总是客气的——起码可以召来增强家族底蕴,提高家族声望哪。

故此诸曹夏侯那些新贵武夫,既得是勋亲睐,必然与有荣焉。是勋认为只要有诸曹夏侯为奥援,自家权势便不可能瞬间跌落谷底;只要稳住了诸曹夏侯,这个新兴政权便有持续上升的可能性。当然啦,所谓“富不过三代”,诸曹夏侯的底蕴迟早都会耗空,曹爽、夏侯玄之流迟早还会出现,但到那时候,不还有自己的门生故吏们顶上,继续维持政权的稳定吗?

也正因为这方面的缘故,曹仁在南郑接到是勋以后,即设盛宴款待。是勋向他大致讲述了蜀中形势,以及自己的施政纲领,曹仁当即表示:“吾将一从宏辅之规,并不擅更旧制。”你想让司马懿继续负责民政事务,可以,完全没有问题。

宴罢,是勋即欲交接印信,曹仁赶紧拦住,说先不必着急,明日再行可也。随即摒退众人,特意把是勋扯到身边,压低声音说道:“本不当即告宏辅,然君此来甚速也,可见忠悃之心,天日可表。吾以为不必隐瞒矣。”随即便道出了曹操的死讯。

是勋当场就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