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师,我方在山北,目前正值盛夏,南风盛行,对方如何火攻啊?”曹彰提出疑惑。
“夏末自有西北秋风,此乃天时,不可不防。”徐庶凝重的说道。
王宝玉也觉得自己忽略了这件大事儿,连忙命令大军远离徐无山,徐庶在距离徐无山二十里的地方,选了一处三面环水的平原地带,重新扎下营寨。
徐庶预料的并没有错,王宝玉并不知道,乌桓的骑兵首领能尔立,已经派人潜入到徐无山的北侧,正等待时机对汉军大营展开火攻,却突然发现大营撤走了。
巧的是,两天之后果然刮了一场北风,让乌桓首领能尔立懊恼了好一阵,只能再寻良机。
参加过战争的人都清楚一点,战场之上并无绝对安全之地。山下扎营,易受火攻。而平原地带也有不足之处,敌军完全可以长驱直入。因此,王宝玉在大营四周设立了很多岗哨,日夜不停的小心提防。
蔡瑁那边加班加点的训练水军,原先的五千水兵也全都动员起来,训练新兵,节约了不少时间。
但尽管如此,也至少需要三个月的时间,王宝玉耐心等待,并不对乌桓军发动进攻,而令他不解的是,大军已经到了乌桓的边境,非但没看见一名乌桓军人,甚至连乌桓的百姓都没看到过,这还真是匪夷所思。
虽然也派出一些人前去侦查,得到的结果却不尽人意,还是什么都没发现。
王宝玉有些着急上火,要按这个情况,大军即使全线进攻,也很难找到敌军的主力,如何发动准确袭击?
徐庶看出王宝玉的心思,耐心安慰他,乌桓是游牧民族,人员分散,难以发现行踪并不奇怪,如果进入腹地,一定可以有所收获。
但侦察兵不能采取这个办法,以汉人的长相打扮,很容易被对方抓获,以后的侦探工作还需改进。
战事一时间又处在了胶着状态,这天黄昏,只听正北方一阵马蹄声骤然响起,终于来了一支乌桓军的队伍。
王宝玉立刻率军渡河前去迎敌,大将曹彰、文聘和范金强个个摩拳擦掌,面带兴奋,来到这么久,终于可以痛快的打一仗了。
这支乌桓兵约有两千人左右,个个身强体壮,头顶上方有一撮头发,他们身穿粗布衣服,手握短刀,背后轻弩,骑跨高头大马,一边向这边疾驰而来,一边挥动手臂齐声喊着奇怪的口号。
王宝玉并没有坐房车,而是骑上了啸天马,张琪英就在他的背后,环抱着他的腰。王宝玉带着张琪英可不是来秀恩爱的,他皱眉指着前方问道:“英子,这帮野人喊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