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严说着又跪了下来,含泪道:“李严铸下大错,无法弥补,无论丞相如何处置,绝无抱怨。”
“孔明考虑不周,令大人为难。”诸葛亮亲自将李严扶起来坐好,叹息道,“当年先帝将圣上托付给我二人,正是看中大人一片忠心,只可惜……”
诸葛亮话没有说完,李严已经明白,说道:“今日听到丞相的一番肺腑之言,李严虽死而无憾,待喝完这杯茶,我便去找圣上领罪。”
“大人为官多年,怎能不知,假冒圣旨,其罪当诛九族?唉,也罢,此事因我逼粮而起,大人辞官吧,我自会与圣上言明,不再追究。”诸葛亮道。
“谢过丞相!”李严如蒙大赦,不住叩头。
“再过几年,待此事平息,孔明自会酌情重新重用大人。”
“臣等着丞相!”李严声泪俱下。
趁着稀里糊涂的刘禅还没有反应过来,李严递交了辞呈,希望回乡务农,因为诸葛亮不上朝,众人不敢多言,在李严的一再恳求之下,刘禅最终答应。
费祎、蒋琬等人认为李严此举是避重就轻,随后纷纷去找诸葛亮理论,要求诸葛亮严惩李严,否则将来如何服众,若人人效仿,天下大乱!
诸葛亮对这些人一通斥责,法不外情,何必赶尽杀绝?众人却认为诸葛丞相向来大公无私,秉公处罚,为何独独在李严之事上却要网开一面?
诸葛亮则说,此事他也有责任,若是大家不服气,那就连着他一同处置了,岂不更好?众人无语,最终,此事在诸葛亮的坚持下,不了了之。
诸葛亮在家中呆了近一个月,这才上朝理政,往昔不可追,总结这次北伐失败的经验,他开始脚踏实地的抓起了农业生产,在恢复国力的同时,也在为下一次北伐做准备。
天下纷争似乎都跟王宝玉无关,但身在其中,也难独善其身。这天,王宝玉刚到议事大厅,正想跟陌千寻、蔡文姬商议一下竟陵的发展问题,上庸太守满宠便急匆匆的赶来,脸色非常难看。
上来满宠就噗通跪倒,眼泪汪汪的,由于太过激动,身体瑟瑟发抖,甚至都说不出话来。
“老满,到底发生了啥事儿?”王宝玉连忙问道。
“回禀大王,老臣要辞官而去,还请大王恩准。”满宠突然说道。
众人一惊,面面相觑,好端端的怎么想着辞官呢?蔡文姬问道:“满太守,到底为何,慢慢讲清楚。若有招待不周之处,尽管讲来,不需遮掩。”
“不瞒大王,犬子满伟,一直身在北方,不知怎就落在曹洪之手。前日来信,让我前去,若是不允,只恐死无葬身之地。”满宠道。
陌千寻一听就火了,拍桌子道:“满宠,你怎就犯了糊涂,若是曹洪真想杀你子,岂能等到今日,只怕你去之后,将一并遇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