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士英:“我朝用人,其实用还是宋时那一套,崇文抑武。可咱们这些文官啊,一辈子都在四书五经上打转转,对于军事却是一窍不通。让文官带兵,能打赢才怪。太初功勋卓著,却屡受不公正待遇……”
孙元打断他的话:“马总督,此事也用再提了。”
马士英叹息:“是啊,现在再议论朝政得失又有什么意义,抑制武官乃是国策,谁能动摇得了?只需提上一句,光言官的口水就能将你淹死。太初,你的心思某也明白。其实,只要拿下刘超,不用你提,老夫就会下令全军入豫,就算将这条老命丢在河南,也要报君父之恩。不过,老夫实在是太了解这个刘超了。此人非常不要对付,正因为如此,老夫这才不住催促你尽快用兵,不要放刘贼逃回永城。可惜,还是迟了一步……”
他沉默半晌,有两滴清泪落到身下的黄土之中,溅起两点小小的灰尘:“如今,朝廷大军败了,国内已无可用之兵。难道……这大明朝,这天下真要亡了?”
孙元看到涕泣满面的马士英,大觉意外,心想:好你个马士英,你不是大奸臣吗,今日怎么这样,还真是一副精忠报国的忠臣模样,看得人好生感动。不对,不对,马士英是奸臣,那不过是《明史》上的记载,老实说,这本书的可信度好像不是太高。而且,就老马的事迹来看,他在南明做首辅的时候,不过是党同伐异,整了几个所谓的正人君子和正直之士。政治斗争嘛,哪里有不搞人的?而且,清军南下灭明的时候,老马并没有像钱谦益和阮大铖他们那样投降做了汉奸,而是抵抗到最后一刻,杀身成仁。但就这一点来看,此人都当得起英雄二字。
或许,是我孙元先入为主,误会他了?
管他呢,史料归史料,我孙元以前杀了那么多建奴。如果将来满清真的灭了大明,统一中国,他们所写的《明史》上,只怕也不会说老子的好话。
想到这里,孙元豁然开朗了。
他跪坐在土围子上,对着马士英深深一揖,诚挚地说:“总督,孙元年少狂妄,不听侍郎之言,以至走脱了刘超,将这仗打成了夹生饭。孙元后悔啊,若是在击溃刘超那一战就立即提兵追击,而不是将部队撤下来休整,没准我们已经砍下了刘贼的头颅,正带兵在开封于闯贼大战呢!此战的责任在我,还请总督责罚。”
马士英一把将孙元扶住,拍了拍他的手背,叹息道:“现在说是谁的责任毫无意义,不过,事情还不到最坏的时刻。如今,最要紧的是尽快拿下永城。朱仙镇我大明军虽已经落败,可开封尚存,汴梁满城军民还在盼着援军呢!”
孙元抖擞起精神:“总督说得是,朱仙镇之败算得了什么,只要开封还在,我大明朝的中原还是有希望的。”
正在这个时候,远处有几匹快马奔来,为首的乃是骑兵军统领汤问行。
看他来得如此之急,孙元有一种不好的预感。
仿佛是心有灵犀,马士英也随他一道霍地站起身来。
“什么事?”孙元高声问。
汤问行却不回答,紧抿着嘴唇奔至长围下,快步跑上来,这才凛然道:“禀将军,禀马总督,据军中斥候来报,刘超的援军来了,已经过了归德府,不日就能抵达永城。”
这种长期的围城战非常花时间,不过,只要孙元和马士英有足够的耐心,耗也能将城中的刘超耗死。
可这个时候,坏消息传来,刘超的援兵终于到了。
据说来的是李自成的部队,总共分为三路,一路由刘宗敏带领,另外一路的统帅则是李自成的小舅子高一功。
至于第三路,则是最近一年在河南非常活跃的小袁营,头领袁时中。
这三路人马中,刘宗敏有部万余,其中,能战之兵大约三千,乃是闯军中百战精锐。
而小袁营乃是河南的地头蛇,在崇祯十三年起事之后,规模扩大到竟然的五万到六万之间。
至于高一功部,人马最少,也就两千多点,因为他和李自成是亲戚。所以,在这次救援永城之战中居中指挥。
三路人马,加一起七万多人,恶狠狠地朝孙元和马士英扑来。
“这三路贼军刚在朱仙镇获得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如今士气正旺盛。”孙元摸着嘴唇上的短须,心中苦涩:“而我军能战的也不过我手头三千人马,庐凤军造已经在这十来人的残酷攻坚战中打残了,至于南京军,那群少爷根本就指望不上。三千宁乡军对七万贼军,老天爷这是在开什么玩笑,要给我开地狱模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