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1 / 2)

兵家大争 白塔zZ 3782 字 22天前

“西秦虎狼之国,想要与其交好,这潼关就是最大的障碍。秦军不得潼关,秦王难以安眠!”黑齿常之也知道,秦周联合,对双方而言,都是利大于弊。

但潼关对与秦国的重要性就像防盗门上的锁子一样,门关的再紧,锁子被敌人控制,房子的主人,怎么能安心?

“如果潼关给了秦军,我大周难安!我大周与楚国南争南阳地区,现在胜券在握;东与齐国韩信大军对峙于兖州东郡一带,随着时间的变迁,齐国三线作战,肯定撑不住。所以大周缺的就是时间,西面必须要稳固!”

“至于秦国非要潼关不可,那么将他打疼,他就不想要了!”刘仁轨一把折断了手中的筷子。

“城外秦军精锐五万,由王翦率领,是块硬骨头。王翦此人身为战国四大将军之三,与子王贲灭关东五国,很是凶悍!没有两倍于秦军的兵力,我黑齿常之不敢与战!”黑齿常之很认真的说,身为名将,自知之明很重要。

刘仁轨指着东边说道:“如果领军的是齐王韩信或者是人屠白起,我就不会亲自带兵来了。派三万援军就成了,四万人镇守潼关,谁能攻破?”

“至于王翦,打败他我有五成把握。而樊侯世子薛讷,自认有六成,女皇陛下认为有七成!”刘仁轨笑眯眯的说道,他对女皇的能力,很是推崇。

“关外秦军营盘相联,依山而建,互为犄角,攻之不易!”黑齿常之从墙上取下地图,指给刘仁轨说道。

“夫战,勇气也!”刘仁轨只是扫了一眼地图,不以为意。黑齿常之只是名将,缺少政治嗅觉。

刘仁轨和薛讷的五六成把握是指击败王翦的五万秦军,而女皇的七成把握是指通过这场战争,与秦国达成同盟。

“有大人坐镇潼关,黑齿常之愿效全力!”黑齿常之知道自己的能力比不上刘仁轨,很干脆的交出了潼关的指挥权。

两人交谈的时候,公孙策正在靶场练着弓术,他发现自己的弓术进步神速,似乎抓到弓就有一种默契,很是熟悉。按照叶轻舟的说法就是,他已经了解了弓性,至于箭性,每个懂弹道学的人都能理解。

“君上,大事不好!”楚萌萌疾步而来,走到公孙策面前,低声说道。

“别说马超他们全军覆没了?还是薛讷北渡大河,打到了家门口?”公孙策此时心中只有这么两件事放不下,见楚萌萌脸色忧虑,不似作假,于是直接询问。

“都不是,是王翦!因为公孙恩军中饮酒,犯了王翦的军法。他要斩杀公孙恩,以树军威。”楚萌萌将公孙恩传来的纸条递给公孙策,他神色很是不安。

公孙厉主动去了咸阳为质,此时自己一方和秦国关系处于蜜月期,如果王翦真的将公孙恩杀了,以公孙策的性子来说,虽然不会反秦,但肯定会和秦国闹僵。而公孙厉前面的主动牺牲,也算白费了。

看完字迹潦草的纸条,公孙策一把搓成纸屑,冷笑说道:“王翦杀不了小六!他手下的秦国宗室不会看着小六被他杀了,秦王也不会让他杀。不过,这王翦好大的胆子,想杀我公孙策的弟弟立威?”

“派两个人去咸阳,给王翦一点教训,让他知道,我们虽然不是老虎,但也是刺猬!”公孙策说罢,张弓一箭,脱靶。

他心中并不像他说的那么简单,也是充满忧虑。自己兄弟十个,现在剩下四个,小八公孙孝就是个摆设。公孙恩对他而言,要比手下的神将重要的多。至于军中饮酒,在公孙策看来,都是可有可无的小事。

“君上,要不要给秦王上书,将公孙恩调到河东?咸阳有老君上足够了,公孙恩留在那里,很是不妥。”楚萌萌想了想说道。

其实楚萌萌已经开始着手布置棋子,准备将公孙厉夫妇从咸阳营救出来。

“可以,顺便和秦王再要一批物资,说我们被魏军拖住,而薛讷大军就在孟津,随时可以北渡大河。秦国不想放弃河东这块飞地,就会加大对我们的援助!”公孙策说罢,转身又开始练习弓术。

“董卓已经在汾阴渡河,马超那里怎么处置?”楚萌萌继续询问。

“汾阴是我的地盘,汾阴北边是河西郡,东北是平阳郡。让他带人北渡汾水给河西郡的李靖找点乐子,平阳郡让董卓的西凉军去啃,占据了平阳郡,太原郡就在眼前,董卓一定会很卖力的!”公孙策说罢屏气凝神,一箭射出,正中靶心,不由哈哈大笑。

潼关外,秦军因为处置公孙恩一事,搞的内部不合,指挥出现瘫痪。夜里各部也是各顾防区,相互警戒。

而潼关东边,一支浩浩荡荡的周军轻装前进,各部甲胄多是皮甲,却有一支精锐部队。是两千重骑,骑士身穿黑红相间明光铠,手持马槊,佩剑背弓,座下都是上等良驹,披戴马甲。

樊侯世子薛讷面色沉毅,带着部队安静地行军,各部井然有序,虽是行军于冰雪之上,丝毫不减散乱。

他原本率军抵抗南侵的魏军大将吴起,但被吴起指挥五千魏武卒玩的在孟津地区直打转,最后魏国投周,吴起率五千武卒北渡大河,进击河内郡。而大河又被魏公子魏昂带五千人杂兵封锁,不想破坏魏周关系,薛讷继续屯军孟津。

自王翦率部屯潼关之下时,黑齿常之求援,他成了大周腹心地带为数不多的机动力量,被女皇武则天委派为刘仁轨副将,协同率军驰援潼关,并要求务必击败王翦。

薛讷,字慎言,绛州万泉人,他的父亲薛仁贵是大唐一代名将,死后赠左骁卫大将军、幽州都督,老子英雄儿好汉,薛讷身为将门子弟,大有乃父之风,沉勇寡言,显示了不同一般的胆量和气度。

最初,他以城门郎的身份起家,升迁到蓝田令。当时,酷吏来俊臣正灸手可热,担任左台御史中丞的职位,他擅长罗织罪名,被其定罪杀害的有一千多家,按照比例计算,至少有几万人遭了来俊臣的毒手。

酷吏凶狠,但薛讷凛然不惧,在当时,这需要不同凡响的勇气。倪姓富商出钱贿赂来俊臣,来俊臣收人钱财,替人消灾,就令薛讷从义仓拨出数千石官粮给倪姓富商,薛讷不从,据理力争,认为义仓的贮备是为了水旱灾荒,为百姓救急,“安敢绝众人之命,以资一家之产”,后来,来俊臣恶贯满盈,遭到诛杀的下场,这件事就不了了之。

圣历元年八月,也就是武则天正式当皇帝不久,后突厥阿史那默啜可汗借口‘奉唐伐周’为名,出动十万突厥骑兵,大肆劫掠河北道各州。形势岌岌可危,武则天镇定自若,有条不紊地调兵遣将。薛讷出身将门,甚得武则天的亲睐,他很快提升为左威卫将军、安东道经略,开始了独当一面的军旅生涯。

薛讷临行向武则天献策,认为:“突厥人猖獗,是以庐陵王李显为借口,只要明确李显的皇储身份,突厥人师出无名,就会不战自退。”

薛讷的这个建议很大胆,当时李氏和武氏争夺太子之位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斗争,女皇为了统治的稳固,也是杀了一批又一批。薛讷他说了,因为说的有理,也正是时候,所以他没被武则天咔嚓掉。

武则天点头称是,她马上册立庐陵王李显为皇太子,同时让李显担任河北道行军大元帅,狄仁杰为副元帅。十万唐军浩浩荡荡,直逼默啜可汗的军队,默啜可汗慑于唐军的气势,加上自己心虚,退回了蒙古大沙漠以北,

临行前,他还坑杀了虏掠而来的男女八九万人,使内地百姓遭到了很大的损失。后突厥默啜可汗一世枭雄,拥兵四十万,又有契丹、奚等民族依附后突厥,狼狈为奸,屡为边患,薛讷担当大任,长期担任幽州都督和安东都护,治军有方,二十年来,保得国泰民安,强敌不敢进犯。

不久李隆基登上大宝,他励精图治,决心建立一支强大的军队,解除周边的军事威胁。开元元年,他讲武新丰,任命薛讷为左军节度。崇山峻岭中,汇集了二十多万唐军,唐玄宗眼见军礼不肃、军容不整,大发雷霆,当场砍了兵部尚书。

只有薛讷所部稳如泰山,岿然不动。皇帝派轻骑召见薛讷,薛讷所部号令森严,骑士无法进入阵营,直到唐玄宗亲给手敕,才得以进见。唐玄宗对薛讷大为欣赏,从此十分器重,信任有加。

开元二年,契丹、奚和后突厥几次在边境挑衅,是战是和。六十多岁的薛讷立功心切,认为应该出兵,唐玄宗让他带六万唐军出击,有人反对,因为大夏天唐军又多是重甲,白天体力消耗很大,但薛讷一意孤行,坚持出兵。

结果遭遇契丹埋伏的重兵,居高临下,前后围堵。诸将心生怯意,只想逃命,无奈契丹军占尽了地形优势,以逸待劳,唐军死者十之八九,损失惨重,薛讷带领数十骑兵奋力突围,才捡回了自己的性命。回朝以后,把罪责推给众人,唐玄宗以众将不肯用命为由,将这几人统统斩首,将薛讷免官为民。

唐玄宗开元二年八月,吐蕃大将坌达延、乞力徐率领十万大军进攻洮州,继而进攻兰州和渭州抢走了大批牧马,唐廷震动,全国上下招募勇士,去充实河陇地区的防御。

唐玄宗重新启用薛讷,让他统兵十万,战马四万匹,迎击吐蕃。十月,薛讷大军进至武街驿(今甘肃临洮东),与驻扎在武街南面大来谷的十万吐蕃军对峙。

先锋王海宾精选勇士七百人,分为前后两队,身穿吐蕃服装,前队乘着夜黑风高,向吐蕃大军发起了突然袭击,五里外的后队则擂战鼓、吹号角,黑暗中仿佛来了千军万马,吐蕃军以为唐军主力已经出动,慌忙逃窜,夜色中难辨敌我,陷入自相残杀的局面,死伤万余。

两度偷袭成功后,薛讷率领的唐军主力也及时赶到,前后夹击,吐蕃军伤亡惨重,狼狈逃窜向洮水,唐军紧追不舍,如影随形,双方在长城堡(今甘肃临洮境)展开血战,唐军气势如虹,打得敌人溃不成军,一战就斩首一万七千级,缴获牛羊一百二十万头。

吐蕃残部眼见前有洮水,后有追兵,几乎是无路可逃,他们只有使出全力,与唐军进行最后的决战。吐蕃人将薛讷军先锋王海宾围入阵中,王海宾骁勇善战,此时却寡不敌众,其他唐将妒嫉王海宾的战功,也没有及时施予援手,这位出身太原王氏的一代名将就此壮烈牺牲,以身殉国。

薛讷主力赶到后,将敌人分割包围,尽数歼灭,吐蕃军尸横遍野,连洮水都被尸体堵塞,河水尽赤。数万吐蕃军葬身沙场,吐蕃将领六指乡弥洪被唐军生擒活捉,缴获军械无数,大唐帝国此战重创吐蕃,朝廷上下扬眉吐气。

唐玄宗本来准备御驾亲征,闻听大捷,龙心大悦,册封薛讷为左羽林军大将军,复封平阳郡公,册封薛讷的儿子薛畅为朝散大夫。追赠王海宾为左金吾卫大将军,赏赐其家帛三百段、粟三百石,将王海宾九岁的儿子王训改名王忠嗣,收为假子,拜为朝散大夫,养于宫中,与皇子们一起接受教育,王忠嗣长大后,投身军旅,成为一代名将,战功赫赫,威震四方。

后来薛讷不断在各地边军任职,对付他的老对头默啜可汗。默啜可汗在一次和归属薛讷管辖的部落开战,虽然胜了,战后在战败的部落里查看自己的新奴隶的时候,却被薛讷埋伏在该部落的勇士刺杀身亡,其后的突厥一蹶不振。

薛讷镇守边关多年,此时因为年老体衰,退休回家,颐养天年,开元八年薛讷去世,享年七十二岁,朝廷追赠太常卿,谥号昭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