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节(2 / 2)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这首诗咋一看,似乎没有昨天那首《悯农》那么触动人心。但如果把这两首诗连起来,这首诗却是的对前面一首诗的补充和升华。李凡这小子是要用这首诗告诉我们。

当然,也是告诉全国所有的人,他们冒着烈日种地,即便是没有人知道盘中餐的粒粒艰辛。但他们农人依旧对劳动充满热爱。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四月到了,他们要开始忙碌了,村子里一个闲人都没有。你看,这才刚刚才忙完了种桑养蚕,马上又要开始插秧了。这小子……”

白易赞道:“难得,太难得了。两首看似毫无关联的诗,却是有着这样的联系。不过,现在很多人似乎还没有发现这一点。都在说这首《乡村四月》不如《悯农》好。当然,这也是事实。单独看这首《乡村四月》,的确只能算是优秀。但两首诗连起来,就别有一番滋味了。”

柳元笑道:“大家没有发现这一点,那咱们让大家发现就是了。等比赛结束,我就来赏析这首诗。”

白易笑骂道:“好你个老柳,你这是怕我给你抢,提前预定了是不是?行,这首让给你,我可比你大度多了。不过,我也预定一下,李凡接下来第3轮至第10轮的诗,就由我来赏析了。”

柳元:“……”

……

时间慢慢来到7点,小组赛第2轮比赛结束。

尽管大家认为《乡村四月》不及《悯农》,但李凡仍然是毫无悬念的拿到了3分。

同组对手中,杜风也不出意外的3分到手。李凡第3轮的对手,刘林,同样拿到了3分。两人现在同积6分,这倒应验了一位网友的话。

“第3轮李凡和刘林的对话,将会是两位同积6分的作者之间的强强对话。”

另外两场比赛也都分出了胜负,第2轮并没有出现打平双方各取1分的情况。

第2轮比赛结束,结果自然是有人欢喜有人忧。

不过,不管是欢喜,还是忧伤。大家都没有时间来感受这样的情绪。因为,第3轮的比赛紧接着就要开始,中间并没有留给大家任何的时间。

……

第195章 初夏即事

第2轮比赛刚刚结束,整个界面一变,第3轮的比赛直接开始。

不出大家的意外,第3轮比赛第六小组的焦点对话,正是李凡与刘林,两个同积6分的人之间的强强对话。

“哈哈,果然不出我所料。李凡与刘林两人都是6分,这下子好看了。”

“嗯,这个刘林还不错,应该是专业诗人。进入总决赛应该是没什么问题了。”

“那这1轮,你们把得票数投给谁?”

“这1轮啊?嘿嘿!我先观察一下,如果李凡那厮的票数涨得太快,那我就把票投给刘林。我觉得不能让李凡那厮赢太轻松了。”

“好主意,如果李凡次次都轻松获胜,那么估计他都不会用心写诗了。只有给他制造一点麻烦,才能让他写出更好的作品。”

“你们想多了吧。李凡这两轮的诗虽然比不上《悯农》,但也很不错啊。”

“你也觉得比不上《悯农》吧,我们就是想让他拿出比《悯农》更好的诗。”

“……”

……

魔都,青春儿童出版社。

自上次在“儿童类诗文”大赛上,被李凡和《趣味儿童》狠狠的打了一次脸之后。林海这段时间一直都比较安静,也没有再去找《趣味儿童》和李凡的麻烦。似乎已经忘了上次被打脸的事。

然而外界并不知道,林海可从来没有忘记被打脸的事。他一直都在默默的关注着李凡的动态,寻找着让李凡出丑的机会。

现在,他似乎看到了一丝机会。

“老方,第3轮比赛刘林的作品,比之李凡的《初夏即事》,似乎差不了多少。我看我们可以帮这个刘林一点小忙了。”林海说道。他和方镜两人现在还在办公室,就是专门等着看现在正在举行的小组赛。

方镜沉吟道:“你是说我们帮着刘林刷票?这样子恐怕不行,虽然一般来说网友们的投票结果,就是比赛最后的胜负结果。但这是小组赛,如果一首差一些的作品,通过刷票的方式赢过了对手。诗词协会官方是有权力对结果进行改判的。这样的规定也正是为了防止刷票行为。”

林海摇头道:“这只是在双方作品差距比较大的情况下。如果双方的差距不大,稍差那一方赢了,也是正常的,毕竟每个人喜欢的标准不一样。即便是他使用了刷票手段,协会官网也不好判断。因为,刷票也是不同网友的真实投票。”

方镜道:“可这两首诗之间的差距似乎不算太小。”

林海笑道:“老方,你误会了。我并不是要刘林赢。而是做一个姿态,让刘林的得票数紧紧咬住李凡。让广大网友认为李凡也并不是每轮都能轻松获胜的。这样子,如果下次李凡输了,大家也不会太意外。你不要忘了,第7轮可是杜风与他交手。杜风的作品即便是比不了李凡,但想来差距也不大。再加上杜风的粉丝数可不少,本身就已经具备赢李凡的可能了。到时候我们再悄悄帮他一把,可谓神不之鬼不觉。”

方镜这才点点头道:“这个方法可行。只是,输一场比赛对李凡来说并没有什么影响啊。”

林海冷笑一声,说道:“放心,以后还会有更好的机会的。你也看到了,那小子并不安分,什么事情都有他。他做的事情越多,出现漏洞的可能性就越大,咱们的机会也就越大。”

方镜若有所思的点点头,不再说话。

……

京城,某居住小区。

华国作家协会会长余秋,此时正在打电话。

“老韩,这次的中秋诗会优秀作品不少啊。尤其是李凡那小子,上次的‘儿童类诗文大赛’,看来只是他的一次小试身手啊。”

电话那头,韩忠哈哈笑道:“李凡在你的‘儿童类诗文大赛’上,可是留下了足足四篇经典。怎么能叫小试身手呢?老余,你的要求可太高了啊。”

余秋接着道:“四篇的确是经典,可也比不了现在的中秋诗会。谁知道他还会写出怎样的作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