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9 章(2 / 2)

天下 梦溪石 2054 字 15天前

赵肃见好就收,笑容微敛。“这四百万两,代表的是哪些人?”

沈乐行报了一些合作的商行,大都是闽浙一带的世代经商的巨贾,有回春堂这样经营药材的,也有布匹丝绸、玉器瓷器的,其中还包括两个广东的经商世家,这也是他能来到这里并获得赴宴资格的缘故。这些人是朝廷开放海禁的首先受益者,目光也要比旁人更长远些,他们看到了海上自由贸易的巨额利润,也看到了其中的风险,如果能与朝廷合作,自然是求之不得的美事,所以和赵肃旧识并且交情不错的沈乐行,就成了全权代表。

“你们需要什么?”

沈乐行道:“如今各口岸开放,来大明进行贸易的泰西人和南洋人越来越多,从大明进口瓷器丝绸运往他们国家,所以我们希望朝廷能赐予权限,在这些贸易中,获得相应优先权。”

如今中国人出海贸易,只要交足了税费,就没有其他限制,但是西洋人来中国贸易,却往往需要先与市舶司打交道,由市舶司给他们介绍相应的生产商,沈乐行要争取的,就是这个优先贸易权,这个权利所能带来的利润,自然值得他们付出这四百万两的代价。

赵肃认真听着,手肘靠在椅子扶手上,微微侧首,穿着竹叶青色的衣裳,头发简简单单束起来,用一根白玉簪固定住,没有时下流行的那些配饰,模样却说不清的俊俏风流。

沈乐行一边说,还要一边分心看他的反应,眼见他面白无须,先是奇怪,后来又冒出这样好像也挺精神的,自己回去试试的想法,说完便巴巴等着赵肃的回答。

“泰西人来华,多是看中瓷器茶叶,回春堂做的是药材生意,有什么相干?”

沈乐行道:“我们根据泰西人的习惯,把一些药材研细了放入香袋里,这些物件根据里头效用不同,分门别类,已经卖了好几批给濠境那边的佛郎机人,据说佛郎机人把这些东西放入他们常用的怀表、枕头里,很受欢迎。”

赵肃想起这时候的欧洲人,还没有经常洗澡的卫生习惯,需要大量的香水香粉来掩盖身上的味道,但香水只能遮盖味道,自欺欺人,没有治病的效果,因此阻止不了许多疾病蔓延开来,而中药材里,许多具有安神定气,祛病健身的作用,对他们来说自然大受欢迎。

他慢条斯理道:“如果取得贸易优先权,你们所得到的好处,要远远大于四百万两啊。”

沈乐行的笑容又快绷不住了:“大人……”

赵肃笑了笑:“我可以上奏朝廷,举荐你们,但是这个贸易权,不能是永久的。”

“您的意思是?”

“五年。四百万,买你们所有人的优先贸易权五年,五年之后,需要竞标重新购买,价高者得,而且在这五年里,你们每家需要捐一笔钱,作为朝廷建造新书院的经费。”

沈乐行看了他半晌,露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大人,您不经商,实在是暴殄天物。”

赵肃没搭理他,接着前边的话:“当然,建书院的这笔钱,你们可捐可不捐,但是捐了钱的人,将来可以让他的子弟免费入读。”

沈乐行叹了口气:“大人,不是在下说丧气话,捐钱没问题,但大凡经商有成的人家,都希望子孙后代能出几个科举进士光宗耀祖,自然会把子弟送到名气大的书院里去,您这书院……只怕免费一说,并不足够吸引人。”

赵肃笑了起来:“话别说得太早,这个新书院教的东西,与以往那些书院都不一样,指不定将来你们想上都排不上名额了。”

沈乐行试探问:“莫非教的是王学?”

赵肃的老师戴公望是王学门人,他有此一问也不奇怪。

赵肃摇头:“这些不妨以后再说,如果你没意见,那就先这么定了,我另外还有一件事,想拜托你。”

沈乐行被他坑得狠了,闻言警惕起来:“大人请讲。”

“你可去过濠境?”

“去过。”

“见过佛郎机人的舰队吗?”

此时西班牙国王还没有兼任葡萄牙国王,但两国关系已经非常密切,欧洲海上霸主就是西班牙和葡萄牙的舰队,其中以西班牙为主导,而葡萄牙的海军比起其他国家,也同样是强大不可战胜的。想要打败敌人,就要先了解敌人,赵肃比任何人都迫切想要看看此时欧洲海军的水平,比较明朝海军的差距,他虽然对造船称不上精通,但这两年为了万历号,也死记硬背了不少图纸,知道不少入门基础知识,孰强孰弱,总要亲眼看看了,才心里有数,这就是他想亲自去濠境的原因。

“见过几回,船桅甚高,船帆甚多。”沈乐行对船的认知也仅止于此了。

赵肃沉吟道:“我想到濠境去一趟,你有办法么?”

赵肃把薛夏留下,一方面是表示信任之意,另一方面也是不避着皇帝,因为他知道薛夏必然有可以随时与朱翊钧联系上的方式。

薛夏在一旁看着听着,虽然面无表情,却暗自称奇,他从没见过像赵肃和沈乐行这样的“叙旧”,要说他们毫无交情,明明颇为熟稔,要说他们交情深厚,又是各自为着公事,互不相让,眼看赵肃居然三言两语就从让对方多付出两百万两银子,心中顿时敬仰有加,觉得这位尚书大人真不该待在工部,而应该去户部的。

然而眼见谈话主题一变,赵肃竟然要亲自去濠境,薛夏急了起来:“大人!”

他可没忘了离京之前皇帝的三申五令,不允许赵肃亲自犯险,但又不允许他们对赵肃不敬,凡事要听从赵肃指挥,这可难为了薛夏,心里还祈祷别让自己碰上这种情况,谁知道怕什么就来什么。

在皇帝左右几年,薛夏也有些了解这位陛下对于赵大人的看重程度,若真有个三长两短,只怕自己也不用回去领死了,寻个海跳了那就得了。